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低空经济的热度从2024年年初持续至今。无人机产业正乘势起飞,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增长最为显著的赛道之一。近年来,从物流、应急、植保到载人飞行,从消费级无人机到工业级无人机,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助力产业腾飞。对此,中宏网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新军,为我们解读无人机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中宏网: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阶段?
低空经济这个说法是中国的原创。比如说我们现在公路带动了经济,高铁带动了经济,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低空经济应该说是我们后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这也是我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方向。
中宏网:无人机技术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新军:无人机不仅承载着高新技术应用验证的独特使命,还以其灵活机动和低成本等特点,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主体核心角色,未来占比将达85%以上。
无人机在低空运行中,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益和水平。我们在出现紧急状态的时候,比如说某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事故,车和人过不去,包括有些隧道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需要尽快停止交通,不要使这种意外或灾害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无人机尽快能到达现场。
第二,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我们40多年的汽车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经验。40年前可能只有几个国产品牌汽车当家,现在可以说有路就有中国车了。这么多的汽车企业、汽车型号,安排了大量的就业,对我们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无人机技术发展快,集成化、模块化水平越来越高,为满足不同需求可快速构建针对性的平台,投入少,入行门槛低,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第三,可以促使无人机行业领域技术发展。现在无人机行业的入门门槛比较低,为什么?因为通过很多的积累,已经把相当多的工作集成化,可以说有点想法、有点专门的应用场景,就可以很快用少量的投资,比投资一个汽车企业要省得多的投资来研发新技术。而且有些工作如果说它达不到我们的技术要求的话,还可以在上面进行补充更新验证。
第四,无人机可以促进跨行业的协同发展。无人机在环保、农业、运输、快递等行业都可以渗透进去,带动各种行业的进步。我想无人机在低空经济将要发挥的作用,从它占有的规模来看,将会是一个非常核心,非常主导的作用。
中宏网:据了解,我国无人机目前还存在着续航时间短、载重量较低等技术短板,对此,行业各机构在加紧研究远程长航时大型无人机和大型太阳能无人机技术,这两项技术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产生哪些关键作用?
李新军:一是助力低空全产业链技术革命。长航时实际上就是高水平的一个代名词,因为它要飞的时间长,要经受的环境考验会更恶劣。同时对所有的机载航电、导航飞控、能源动力等方面的考核要求都是极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长航时或者超长航时实际上是飞行系统的一个极致设计要求。这个极致设计对我们低空经济会带来安全性的考虑。使得我们对机载航电、导航飞控、任务载荷各方面要求是轻量化、低功耗的。
太阳能无人机是要飞到18公里以上的,那它对很多方面要求就是极致,实际上它就是一个类似动力风筝一样的一个柔软的机体在空中飞行。所以这些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低空经济、低空飞行器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铺垫。
二是推动低空安全监管理念更新。长航时是数以周、以月际飞行的概念,这给飞行带来什么?地面指挥控制是非常累的。这就使得我们在考虑今后低空经济的时候,那是以大规模低空飞行器的运营来带动经济的,经济就是要规模化。这种概念促使我们考虑今后低空经济的管控一定要智能化。我们现在空管人员是非常紧张的,因为始终要盯着设备传递的数据和各项规避问题,航线管控工作非常累。
三是创新低空安全监管应用模式。像这种超长航时的平台对我们今后低空经济是一个直接的应用。我们要信息收集,快速迭代,那么这样的平台今后可以作为低空经济信息平台直接使用。地面会肯定有装备,空中也要有,这样就形成相互配合。所以要有这种应用,它能促进我们今后更大规模、更广域的应用。
中宏网:能否展望一下未来5-10年低空经济在航空航天领域可能出现的创新发展模式或者新兴业态?
我们现在的低空经济,尽管这个概念提出来比较早,大家说今年2024年是低空经济的元年,我个人认为我们是抓住这个很好的概念,但是我们的工作虽然说现在热火朝天,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基础、非常前置的探索或者摸索性的工作。这个体现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现在对低空飞行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作为经济要大规模运行,要有几个方面安全性。首先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低空气象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风切变的问题,比如说微下级暴流。我们认识不足的还有无人驾驶飞行器要载人这个问题上,其实还是有一些需要更深入的认识的,这是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
我们现在提倡抓低空经济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个创新就带来了没有别人给我们开过路,很多东西都要自己来。所以从技术上的话,应该说以发展电动航空为主,但是电动航空还是有噪音的,所以这带来了包括它的载荷问题,目前面临着载荷能力有限,飞行航时、飞行距离各方面都有限等问题。
还有一个方面是市场。我觉得现在市场上确实是呈现出一片生机。从业态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一种疯狂增长的状态。截至今年11月15号,我国已有无人机产业链企业超过1.9万家,运营商近2万家,重量≥25Kg排队申请适航的无人机超过900型,实名注册的无人机超过213万架。从这个程度来说,我们的市场非常活跃。
说实在的,五年我觉得有点短。因为毕竟我们还是在一个未知的摸索过程中。首先业态对技术进步的逼迫感会越来越强,这可是个大好事。要真正把低空飞行器安全性发展到特别强。这个强可能是无止境的强。所以对技术需求的推动是一个很强的杠杆。
未来5-10年范围之内,不同形态的无人飞行器会层出不穷。别看现在有900多种型号,还有好多正在酝酿中。人们生活面临的方方面面,我想今后可能哪个方面都会涉足到低空经济这个领域里面来。
我想我们今后就是一个机翼上的大国,对于低空经济发展,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