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天津市河东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和依法治区战略部署,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在以信促商、以诚兴业方面的履职效能,推动辖区诚信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河东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各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信用服务日”主题活动,精准将信用服务延伸至街域、企业、居民,切实打通服务经营主体、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创新举措,构建精准服务体系
河东区发展改革委立足实际需求,创新推行“三个一”服务模式,即制定“一套服务方案”,搭建“一个流动服务站点”和设立“一个服务日”与辖区各街道形成高效联动机制。针对街道社区工作者、民营中小微企业、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分层设计服务项目,涵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业务培训、诚信文化宣传、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推介、企业信用修复等内容,采用“街道点单、部门接单”模式,由河东区发展改革委与各街道共同确定“信用服务日”主题内容,通过“诚信河东”及各街道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服务信息,确保服务精准直达。
二、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守信意识提升
在大直沽街、常州道街、向阳楼街等街道,结合“直沽暖阳”志愿服务品牌推介会、“诚信相伴志愿行”等主题活动,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普法宣传、信用业务培训、诚信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累计培训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及居民百余人,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知信、守信、用信、护信意识。
(二)融资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发展活力增强
依托大王庄、春华街道商会、协会资源及楼宇企业聚集优势,专题举办“天津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推介会,面对面为60余家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服务。今年以来,天津市河东区有301家民营企业在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累计获得贷款5500万元,有效缓解了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信用修复高效落地,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通过各街流动“信用服务站”,集中开展信用修复培训与下沉服务,详细解读信用修复政策、流程及注意事项,“手把手”“面对面”指导企业完成修复操作。活动期间,已为6个街道15家高频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33条,其中4家企业完成全部失信信息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高效便捷重塑信用。
(四)惠民场景不断拓展,信用红利惠及民生
面向社区居民积极宣传介绍城市个人信用分——“海河分”惠民应用场景。辖区内使用“海河分”应用场景的居民达3.12万人;今年以来,天津市河东区与11家商户达成市场化守信激励合作,新增7个社会化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其中共享单车月卡免费领取、大桥道消费券等场景使用量达3.8万次,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信用有价、守信有感”。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