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淮安市淮安区近年来在打造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行,创新推出了信用监管新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完善信用信息的汇集、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拓宽信用应用场景等,推动行业管理由“被动约束”转向“主动引导”,为交通运输业的优质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诚信动能”。
全面汇集信用信息,打造精确的评价体系。信用数据是信用管理的根本。该区利用省级“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了“全链条”数据汇集机制,确保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关键信息“应收尽收、动态更新”,累计汇集行业信用数据超过1.2万条,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档案的全覆盖。同时,创新实施“两书同达”机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修复条件、流程和时限,助力37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重拾发展信心。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差异化信用评价标准,对运输企业、港口经营企业进行年度动态评级。2024年信用评价结果显示,全区2A级优质企业达59家,A级企业1782家,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信用梯队,为精准监管和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精准提升执法效能。以信用评价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差异化管理+动态化调整”的监管模式。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2A级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年度检查频次降低50%;对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加大“双随机”抽查力度,并与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跨领域专项治理。2024年累计发起联合检查12次,整改问题隐患68项,推动监管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此外,探索“信用预警+柔性执法”机制,对轻微失信行为实行“首次不罚、整改免罚”,2024年通过约谈警示、限期整改等方式处理问题企业23家,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减轻了企业负担。
拓展“信易+”应用场景,释放诚信红利。该区积极推动信用价值的转化,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资金扶持等领域推广“信易+”系列应用。为诚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便利措施。2024年以来,10家诚信企业通过“信易批”服务快速完成审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70%;在工程招投标环节,对20余家投标单位进行信用审查,3家严重失信企业被限制参与资格,营造了“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市场环境。
在激励行业正向发展方面,该区将信用评价结果与政策扶持、评优评先挂钩,优先推荐诚信企业申报省市示范项目,累计为3家优质企业争取扶持资金超过200万元,确立了“以信促治、以信兴业”的明确导向。接下来,该区将继续深化信用承诺制改革,探索驾驶员、车辆等细分领域的信用管理,推动“信用交通”向农村物流、新业态等领域延伸,以更完善的信用生态助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