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泃河,可以说是北京市平谷区的母亲河,在生态环境治理的浪潮下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中,泃河的马各庄大桥、东店两个断面位居全国前两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北京市平谷区全方位的治水努力。
曾经,泃河面临诸多问题。作为季节性河流,先天劣势明显,河道宽而流速慢,容易变脏。2024年,通过疏挖29公里子槽,将大水面束窄成小溪流,极大地改善了河水的流速状况。
平谷区的上千个坑塘也是治理的关键。2024年,各乡镇的河长、塘主积极行动,花费诸多心思治理坑塘。例如马昌营镇,镇长刘伟负责全镇284个坑塘的治理,通过走访取经,采用清淤、投放生物菌剂、种植莲花等措施,许多水塘还清,避免了坑塘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在治水方法上,平谷区不断创新。汛前采用“小快灵”方式改善水质,如河底铺火山石、修筑活性炭拦截坝等。2024年全区实施水库调度127次,累计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使得泃河全线贯通75天,中段有水时长超6个月,下段全年有水。
这些努力带来了显著的成果。2024年泃河平均水质达地表Ⅱ类,2025年1月更是达到地表Ⅰ类,这在北方水资源并不丰沛的地区相当罕见。水质的提升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天鹅、花脸鸭、翠鸟等纷纷到来,河边赏景的人也成倍增加。
平谷治水的成功经验在于抓住“综合”二字。平谷政府各部门和街乡镇齐心协力,编织精细治水网,覆盖全流域。同时,一旦河流水质监测数据波动,各单位“一把手”能迅速响应排查。而且,泃河流经京津冀多省市,平谷区与周边地区签订跨界河流的“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推进跨界河流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泃河的变化,是生态环境建设中全流域综合治理和精细管理的成功典范。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