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重庆市江津区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不断完善集约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强化要素集成、模式创新、增值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政务服务提档升级,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省力、省心、省时,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强化要素集成,推动从“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
(一)事项集成,实现“只进一门”。江津区改变过去分中心多且小而散的局面,整合原分设的不动产、婚姻登记、出入境、社保、医保、就业等6个分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集中办理。通过设备升级,方便群众快速办理和自助办理,已累计提供年审服务2.4万余次。
(二)人员集成,实现统一管理。改变过去人员分散、部门各自管理的格局,成立重庆市江津区政务服务中心党委,将进驻中心的200余名党员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全方位培训政务服务业务知识、服务礼仪规范等,促进服务效能提升。
(三)窗口集成,实现“一窗办多事”。江津区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设置72个综合服务窗口,集成27个政务服务部门、689项事项,根据出入境、税务、不动产、婚姻登记等领域实际,设置4个分领域服务专区和69个专业服务窗口,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
二、丰富服务场景,提供全方位服务
江津区在政务服务中丰富服务场景,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一)建设智慧医保体验区,提供“互联网+医保”智慧体验和数字医保智慧展示等2类服务。群众可以在大厅进行健康自测、网上问诊、购药取药、血压检测等,同时,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实时更新发布全区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情况监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指标分析监测、门诊慢特病分析监测和药品医用耗材使用情况,让群众更便捷、直观、深入地了解医保政策。该区建成5个月以来,已吸引5000余名群众前来体验。
(二)建设智慧政务,便利信息一键获取。构建“1+2+13+4”的江津区“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即1个资源库、线上线下2个服务渠道、智能AI审批等13个业务应用、智能客服等4个创新应用。上线数字政务地图,标注全区政务服务中心、30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01个便民服务站的精准地点,“一图尽览”业务办理、窗口配备、可办事项、排队等情况,便利群众合理安排到大厅时间,减少等待时长。增加医院、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直饮水点等点位信息,实现服务站点一键导航、服务事项一键直达。
(三)坚持信用赋能,便利服务快办快享。努力打造“无证明城市”,在现有告知承诺办理基础上,拓展信息共享、部门核验服务渠道,形成31个部门129项“无证明”办理清单,做到证明事项“零保留”。探索“信易+招标投标”应用场景,实行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信用评价,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推出简化申报材料、减少保证金等激励措施,截至目前,共57个项目享受保证金减半激励。
三、强化增值服务,推动从高频、共性服务向衍生、个性服务转变
(一)健全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提供主动服务。线下组建17人的“亲清帮帮队”服务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专人接待、专人受理、专人办结”的店小二式无偿服务,覆盖企业开办、税务等领域600余项事项,并对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帮办代办,覆盖辖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累计帮办代办117次。
(二)延伸服务链条,提供暖心服务。便利婚姻登记,设立免费婚检区,已为5606对新人提供孕优检查,并实现线上查询检查结果;设置自助照相设备,为办理婚姻登记的群众免费提供立拍立取的拍照服务,实现婚姻登记全流程“一站式”。便利老年人公交卡年审,推动公交敬老卡办理、挂失、补领、年审等服务进大厅,并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置自助年审设备,方便群众快速办、自助办,已累计提供年审服务2.4万余次。
(三)丰富服务场景,提供全方位服务。建设智慧医保体验区,提供“互联网+医保”智慧体验、“数字医保”智慧展示2类服务,群众可在大厅进行健康自测、网上问诊、购药取药、血压检测等;同时,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实时更新发布全区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情况监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指标分析监测、门诊慢特病分析监测和药品医用耗材使用情况,让群众更便捷、直观、深入地了解医保政策。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