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海南自贸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核心政策落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近期,海南自贸港在政策落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多家企业完成了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产品的“首单”出货,海南欧亿家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该公司总经理王洪彬表示,借助自贸港的这一核心政策,公司节省了12%的关税成本,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航空维修领域,海南自贸港的“零关税”政策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多架飞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维修。得益于“零关税”政策的利好,海南成功打开了东南亚和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维修市场,这不仅提升了海南在国际航空维修市场的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海南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自投入运行6年多来,海南自贸港逐步实施了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开放措施,逐步构建起对外开放的坚实基础。
2024年,海南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的上线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统计,从今年5月6日至11月30日,海南10家试点银行共开立EF账户主账户超120个,发生收支529亿元(人民币),业务涵盖跨境贸易结算、即期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等多种场景。建发(海南)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煜斌深有感触地说,EF账户下跨境资金结算更加迅速,汇率的自主选择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这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加灵活地运营。
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节点。按照时间表,海南2024年年底将完成封关运作的软硬件准备工作,2025年年底前适时启动封关运作。目前,岛内多个口岸封关项目正在加紧进行通关模拟演练。随着封关日期的日益临近,加快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增强各方预期的关键之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是一套与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相适应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展望2025年,加大早期收获、更新负面清单、消除各类壁垒是加快核心政策落地的关键所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应尽快实施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免税商品正面清单,尽快引进香港具备条件的商家在海南建立免税商店等措施,以形成早期收获。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海南自贸港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现代服务业,2024年,海南自贸港国际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海口江东新区现代商贸服务产业营收规模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43%。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晋平提出,海南要尽快更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压缩限制性条款数量,大幅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企业的各类壁垒。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翁忠义也建议,海南可灵活探索一般货物48小时内通关、实行“两国一检”通关模式等政策,消除非关税壁垒,提升与东盟贸易便利化。
海南正在进行的封关运作压力测试,也为优化核心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自2021年落地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多次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已有30家企业开展业务。今年10月,这项政策在全岛不限重点园区、不限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海口海关二级巡视员鞠春梅表示,2025年海关将研究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增值比例,进一步扩大政策适用范围。
12月27日召开的海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加力提速实现自贸港封关运作,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及时推进政策迭代升级,优化实施条件,扩大适用范围,打通落地堵点,从而让更多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先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