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广州的重要任务,广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支持下,牢牢把握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契机,奋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走深走实。
一、数字基础构筑有速度有温度的涉企服务场景,优质高效投资环境让企业更舒心
广州围绕“善政慧治、惠企利民”数字政府改革总目标,以数据共享融合为驱动、新型数字技术应用为手段,促进前沿技术与涉企服务场景深度融合,为企业服务注入数字技术、数字智慧,高标准打造营商环境便利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企业投资环境。
一是建设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聚焦电子政务服务,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级2249个、区级161个依申请办理线上办理,电子证照系统上线高频电子证照550类,签发电子证照约8200万张,以数字化技术构筑营商环境涉企服务基础。整合分散在全市各部门的涉企服务资源,利用大数据等推动实现已有信息自动填充、电子证照自动匹配、材料复用免提交等秒办快办体验。强化办件过程数据智能分析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形成企业标签体系、企业与个人画像、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息图,形成“一企一档”“一人一档”,不断提升智慧化精准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二是全面覆盖“网购式”智慧办企服务。运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等手段,搭建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平台,全面精简“照、章、税、保、金、银”22张表单469项信息,实现开办企业一网通办、零成本最快半天办结。延伸一网通平台服务实现分时、分段同标准办理,全面简化就业登记和参保登记实现统一办理,创新升级“穗澳通”一站式商事登记服务,支持香港人身份证登录完成电子签名,开通简化版港澳公证文书在线“一键获取”查询服务,全力推进港澳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首创5G智慧导办服务体验,梳理910个知识点和535个常见问题至智能问答库,为 44.6万多家企业解答咨询超过 303.64万次,机器人即时应答命中率90%。目前,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模式已成为企业首选,99%的企业开办均通过该模式办理,开业“大礼包”累计发放超65万笔。
三是构建精准化、智慧化、个性化的政策兑现服务体系。推行“线上一网申办、线下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手续全搞定”的政策兑现模式,编制发布政策兑现事项清单1300余份,推进政策兑现事项标准化管理。探索“智慧兑现、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服务2.0改革,明确“免申即享”统一使用场景,利用“数字政府”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等,简化流程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3个环节,实现全程无感办事。打造“进一扇门,办两级事”政策兑现市区联动服务模式,在南沙区试点将金融、人才、文旅等领域共102个市区两级事项纳入首批实施范围,有效解决企业跨区办事“路程远”“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
二、数字支撑公开透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让企业更放心
广州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导向,利用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和监督方式,打造分类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
一是简化招投标、政府采购流程办理。以数字化支撑流程优化,规范市场主体自由参与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在招投标领域推进数字证书互认及电子化改革,完成招投标平台功能改造,实现主要招投标项目合同在线签订、变更及发布,平台同时对接国库支付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在政府采购领域推动全流程电子化,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政府采购业务交易全程不见面办理,开展异地远程评标,完成多个采购项目跨区域评审,在市中心和外围六区之间实现远程异地评标活动。
二是打造招标投标阳光交易。通过对接交易平台、分析交易数据、过程预警监管等方式,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加强监督,促进招标投标阳光交易。实现开标环节在线异议问答,对开标环节有异议的可实时提出,招标人须在线答复后方能结束开标环节,保障招投标双方权益。创新开展“暗标”电子评审,以“暗标”形式提交设计方案,由评标系统自动编号,评审完毕后自动解密,做到“阳光交易”。建立得分异常预警机制,上线监理得分异常自动比对功能,第二、第三中标候选人综合得分较中标单位的综合得分不足60%的,系统自动预警。
三是创新“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组织搭建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对上链数据进行可信存证、授权访问,确保交易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不会泄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安全性。上链共享企业库主体基本信息、人员信息以及信用信息、项目信息等数据超30万条,实现信息“一处登记,处处使用”,减少企业重复录用数据和重复提交资料。创新应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技术,依托“标信通”APP,上线“账户通”“易链签”“易链保”应用工具,开通电子签名、加解密招投标文件等功能,开具电子保函超1.6万份,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路、掌上办、随时办”。
三、数字赋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智慧监管机制,包容审慎治理环境让企业更安心
广州高质量创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国家级试点工作,以数字技术赋能“信用+智慧”监管实施,创新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智慧监管,实现精准监管、有效监管、智慧监管、公正监管,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构建与超大城市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
一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升级“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应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结果,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的智慧监管新机制,同时推动各部门监管标准统一、公示统一、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名单一次性抽取、人员一次性选派、检查一次性完成、结果一次性公布。发挥大数据信息作用,提供“智能排除已检企业”功能,除重点监管企业外,各部门对同一企业同类型抽查原则上每年最多一次,2022年以来,全市随机抽查重复检查率降至2%,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打扰。
二是建立“触发式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审慎监管企业库”“包容监管企业库”,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接至全市1912个商事主体检查对象子库,以监管对象的基础信息和监管执法信息为依据,分类制定和实行监管规则和措施。全市8.6万多家食品药品、公共卫生、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企业,全部纳入审慎监管范围,加大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监管执法力度,防止风险隐患演变为区域性、行业性突出问题;全市2.9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文创企业等,全部纳入包容监管范围,充分运用数据监管,推行“触发式监管”模式,坚持做到监管“无事不扰”。
三是创设市场主体智慧认领模型。智能分析全市商事主体库、标准化“四标四实”地址库、企业历史认领记录数据、经营异常地址信息数据,通过电子地图算法,对全市市场主体的地址实时计算,自动派发到属地市场监管最小单元,并纳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使市场主体“一出生”,属地监管部门马上“管得住”,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全市310多万户市场主体数据通过系统智能分派到11个区187个属地监管部门,智慧认领率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登记与监管的无缝衔接。
接下来,广州将一体抓好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和对标各项评估评价改革,力争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出更多贡献。(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