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以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首善标准和率先探索,对标国际规则,以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利用国家综合授权,着力强化数字赋能,推动重点领域难点问题改革实现新的突破。营商环境改革在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北京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重点针对科技类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保护格局。
一是专利审查效率不断提升。强化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建立专利预审制度,将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的192个国家专利分类纳入预审服务范围,专利审查周期压缩80%以上,更好满足创新主体高质量专利快审需求。
二是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连续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对217起商标恶意抢注案件予以立案处罚,处置1.4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
三是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率先成立海外维权援助中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实现自主查询、精准指导、线上线下联动等功能,2022年提供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1.3万余次,累计开展纠纷指导200余件,减少企业损失984万元。
四是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置“一网通办”,上线“一点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综合服务系统,为创新主体“一站式”提供行政、司法、仲裁、调解、检验鉴定、公证、维权援助等服务。2022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0.3万件,同比增长1.9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国第一,北京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突出并获得国办通报表扬。
二、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北京以清除隐性壁垒、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一是大力清除隐性壁垒。建立隐性壁垒发现清理和评估机制,针对重点领域企业反映的集中问题,通过清单化推进,围绕食品、医疗、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印发200余项隐性壁垒清理清单;助力商业企业加快恢复发展,加大消费供给侧隐性壁垒清理力度,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餐饮、商圈、民宿等重点领域,实施51项重点任务,切实解决企业市场准入障碍等问题。
二是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公开透明。构建统一机构、统一平台、统一政府采购、统一预警的管理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除设计项目外,全部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全流程线上办理,工程招投标项目网办比率达到91%。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上线智慧预警功能,依规则、按频次、分等级为监管部门提供项目招投标活动风险点预警。
三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构建政府承诺审核、政务诚信监测、政府违约补偿、政务失信投诉举报、失信治理与督导考核等全链条的政务诚信管理体系和推进机制。加大政务失信专项整治力度,年核查处置137起失信案件。积极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建立“一个统筹机制”“双向线索排查”“三种落实手段”“四条投诉渠道”“五项法规制度”的工作模式,开展三轮拉网式全覆盖排查,2022年全年为1300多家中小企业化解欠款9.33亿元。
三、大力推进数字政务建设,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打造全市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平台,构建贯通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管理全链条的数字政务平台体系。
一是基本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68个市级部门、16区和经开区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网,“办好一件事”、跨省通办、残疾人服务等重点专题应用持续优化,助企纾困、老年人服务、公共服务等特色专区上线,服务用户总数突破3970万。
二是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除涉密情形外,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1100余项事项“掌上办”。
三是全方位系统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口岸、智慧税务、智慧法院。通过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电子税务局系统功能,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1746.9万户次,涉税业务网上办理率达99%以上。2022年,减税降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36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2000亿元,社保、公积金、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累计缓缴或暂退182.3亿元。特别是国有房屋减租金额超119亿元,惠及约7.1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四、着力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北京始终把为企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普惠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强化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着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亲清政商关系。
一是构筑“12345+接诉即办”的企业服务体系。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高效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12345企业服务热线”累计受理问题5.4万个,解决率87.6%,满意率93.8%。
二是打造民营、外资等重点企业“管家”式服务体系。完善市、区、街乡三级“服务包”机制,市四套班子所有领导带头,市、区、街乡各级领导干部广泛参与,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联系服务,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着重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困难问题。搭建全市统一的“服务包”系统平台,实现企业诉求办理“全程网办”。2022年,重点服务企业达到1.3万家,解决企业诉求问题2.3万项,办结率达98.4%。特别是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出现病例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帮助企业紧急解决1000多万抗原、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三是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库”“服务库”“数据库”,通过企业画像和健康诊断,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2022年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782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8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北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预期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首善之都。(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