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王镜榕)聚焦“接续奋斗、共谱新篇——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由中宏网、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联合举办的中宏论坛第五十九场研讨会18日下午在中央党校圆满召开。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研究员蔡春红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蔡春红在中宏论坛第五十九场研讨会发言。中宏网记者 康书源 摄
以下是蔡春红的发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是一个新命题。以下用两次重要座谈会、两个关键词、两部重要法规来简单回顾一下。
2018年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没有变”;2025年2月17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两个关键词是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当作自己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如今已13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2018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后来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两部重要法规是指2023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及目前正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既然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什么总书记近些年还反反复复、殷殷嘱托?说明在实践工作中,尚存在很多深层次的挑战和瓶颈,亟待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公平准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克服人才流失等问题。从表象上看,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渠道窄、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梗阻(政策兑现率低、服务差)、准入壁垒(经常遭遇隐性门槛)、政企互信不足等。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固守落后,无法摆脱双标的思想惯性;二是法治环境建设迟滞。一些地方的法治环境治理实操程序尚未跟上法律实体文本及经济发展脚步;三是政策实施渠道不畅,各种寻租、固化的利益格局阻滞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简言之,亟待正本清源、从根本上理顺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福建晋江和浙江杭州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提出“晋江经验”。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晋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民营经济给当地贡献了“5个9”,即占到税收、GDP、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就业、企业数量的90%;同样,杭州六小龙的迅速腾飞,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政商关系,功不可没。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突破制度、文化、技术的三重约束,从而建立法治化、数字化、透明化的政商关系。这其中,法治化是根本,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扎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一点建议:在市场竞争中淡化、弱化所有制形式,不刻意区分国有非国有、民营非民营;坚决取缔不公平隐性壁垒,“非禁即入”;负面清单中非涉及国家命脉、国家安全的领域,稳步、有序向民营经济开放等等。从而营造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足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底气,使民营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