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 聚焦“DeepSeek启示——人工智能的全球化竞合之道”主题,中宏论坛第五十八场在线研讨会今天召开。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以下是唐远清的发言。
今年春节前夕,DeepSeek横空出世,被业界誉为“国运级”科技成果。值得思考的是,DeepSeek诞生于民营企业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且于2023年7月17日成立至今尚不到2年。在中美人工智能比拼的大背景下,DeepSeek的成功,很值得我们从科技体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角度,总结经验并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8年11月份召开的同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出席此次座谈会的高科技企业、新兴科技企业负责人明显增加。发言的6名民营企业家中,有4名是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仁荣、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
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上述精神,结合DeepSeek成功的启示,我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印证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方向是完全正确的。DeepSeek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结出的硕果,是企业主导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它启示我们,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主导科技创新,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要措施包括:
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政策是导向,政策是动力,政策也是保障。要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创新奖励等方式,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相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要切实将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抓在手上、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简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中的参与度。
2.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解决融资难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对研发投入比例高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奖励;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创新;推动科技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
3.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的主体。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鼓励企业牵头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任务,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中的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或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完善企业创新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成果转化等纳入考核范围。
4.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科技人才;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二、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知识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校企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是突破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障碍、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关键路径。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创新生态体系对抗”阶段,校企产学研合作正从“项目对接”向“生态共建”跃迁,校企协同创新不仅关乎关键技术突破效率,更决定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校企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创新要素错配难题,这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核心价值。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但科技成果往往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产业化,我国高校年均产生300万篇科研论文与10万项专利,但转化率不足10%(教育部2022年数据)。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二是重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形成“学术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三是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和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措施包括:
1.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支持体系。这是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制度保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补贴和奖励,降低合作成本。
2.推动校企评价体系创新。高校要破除“唯论文”评价导向,建立技术转移与学术研究等效评价机制;企业要改变“短平快”研发思维,完善对前瞻性创新的容错机制。校企合作形成知识创造与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3.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探索“订单式”研发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打造实体化校企创新载体,鼓励校企共建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创设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探索股权激励、收益分成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构建梯度化校企合作体系:一是基础研究层,实施“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悬赏制,设立联合研发基金;二是应用开发层,探索“企业投资-教授创业-学生参股”的创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运用;三是产业转化层,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积极推动产业转化和商业运营,促进产业升级是校企合作的终极使命。
4.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继续推行国家科技保险补贴政策。发展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大“科技红娘”队伍建设。打通“人才流动-知识共享-价值创造”的螺旋通道,构建“学科群-产业群-城市群”三螺旋创新机制。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技术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规范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流程,保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激励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
DeepSeek的成功,得益于其作为民营企业所具有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充分尊重团队成员意愿的科研机制。DeepSeek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技术驱动+市场导向”的发展路径,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也确保了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充分说明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传统国有科研机构相比,在激烈的市场压力和竞争驱动下,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的特点,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更精准地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更敏锐地捕捉到创新机遇。
进一步激励和推动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效应,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同时也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创造新岗位,提高就业率。
激励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包括:
1.财政税收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设立专项研发扶持基金,尤其针对新兴技术领域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资助。持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激励补贴政策,鼓励资助民营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吸引高端技术人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形成支持政策“组合拳”,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强大的多元化财税支持。
2.优化民企科技创新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确保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公平待遇。加大政府采购创新科技产品的力度,杜绝政府采购中对民营企业参与的歧视。科技创新不问出身,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构建民企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民企科技创新资金难题,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门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初创期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生态。
激励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社会各界要营造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DeepSeek的成功为榜样,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构建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创新面临的痛点难点,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企业必将扛起科技创新的大旗,在实现科技强国梦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