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聚焦“DeepSeek启示——人工智能的全球化竞合之道”主题,中宏论坛第五十八场在线研讨会今天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EMBA中心主任刘志迎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以下是刘志迎的发言。
春节期间,DeepSeek爆红全球,绝不亚于ChatGPT问世时的关注度。去年下半年我一直在学习使用AI做学术研究、写诗、做PPT,深感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利。自DeepSeek上线,一直在尝试各种对话,深感其功能强大。今天我们讨论的是“DeepSeek启示——人工智能的全球化竞合之道”,我想聚焦其“开源模式”谈几点看法。
首先,什么是开源模式?
开源模式是一种分布式协作、技术开发和发行、开放共享、软件许可、开放源代码、开放社区等模式的总称,也是通过开放源代码允许用户免费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同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技术支持、培训或商业许可证等方式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比较典型的有Linux,由Google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就是基于Linux内核,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开源模式。华为鸿蒙开源适配设备超4亿台,构建IoT生态。科大讯飞的平台开放语音数据,构建语音技术开发生态,也是一种开源模式。开源模式是一种开放式创新系统,具有开放透明性、社区驱动性、盈利模式多样性、创新的灵活性、用户导向性和全球合作竞争性等特征,其商业模式也是多样的,如开源平台、资金筹措(众筹)、基础设施共享、开放创新(如宝洁C&D、海尔HOPE)、开源软件和特斯拉电动汽车专利开源等模式。
其二,DeepSeek开源了什么?
一是开源了DeepSeek-R1模型。即2025年元月20日上线并开源,是一种高阶推理模式,通过多步骤逻辑分析、上下文关联和知识整合,可以生成更全面、吻合实际且结构化的回答。该模型在后训练阶段大规模使用了强化学习技术,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上,测评性能与OpenAI的GPT-o1模型正式版接近。二是开源了DeepSeek-V3模型。与DeepSeek-R1一样,上线了包括讯飞开放平台在内的多个平台,可支持公有云API调用、一键部署专属模型。三是开源了模型架构和训练方法。DeepSeek使用专家混合架构MoE实现了更低的成本,有更高的效率,并明示了全部技术路线,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技术迭代。DeepSeek并不是将全部技术完全无保留地对外开放。从商业角度和技术保护等方面考虑,通常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在开源的同时,可能对于某些核心算法的最底层实现细节、一些涉及商业机密的优化策略等不会完全公开。其开源的目的是推动行业发展,让更多开发者基于其开源的基础进行创新和二次开发,但还是会保留一部分技术作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优势。
其三,DeepSeek开源的价值何在?
开放模型权重与训练细节,可以形成低成本应用生态,API定价低至OpenAI的1/30,推动中小企业和开发者低成本集成AI能力。MoE架构革新视觉任务和跨模态能力开源,推动AI视觉领域从“单一模型”向“动态计算分配”转型,降低企业部署成本。开源多样参数规模和高效部署小模型,可以验证了知识蒸馏技术的有效性,为行业提供从大模型到轻量化落地的完整路径。公开训练框架(如GRPO算法)、奖励机制设计(准确性、格式、语言一致性奖励)及冷启动策略,推动学术界与工业界协作。提供模型调试工具链,支持开发者自定义优化。英伟达科学家Jim Fan评价DeepSeek为“开源领域最大黑马”,践行OpenAI最初的开放使命。国际媒体(如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其颠覆了“硬件至上”的AI发展逻辑,推动技术民主化。
引发了技术范式挑战,证明算法优化可弥补硬件劣势(如美国芯片限制下的效率提升),重构行业竞争规则。推动AI研发从“参数竞赛”转向“效率优先”,启发对可持续技术路径的探索。构建了新的AI生态并形成新的商业布局,通过“开源+低价API”吸引开发者,构建以DeepSeek为核心的技术生态,为后续增值服务(如企业定制、云服务)铺路。加速全球AI应用落地,尤其在教育、金融、编程等垂直领域。DeepSeek的开源策略不仅涵盖高性能模型(如R1、VL2),还通过技术透明化和生态协作推动行业进步。
DeepSeek的开源核心价值在于技术普惠,以低成本、高效率赋能全球开发者;生态共建,通过开源社区加速AGI技术探索;战略卡位,在全球化AI竞合中确立中国企业的技术话语权。
其四,竞合是一种趋势吗?
DeepSeek作为中国AI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崛起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深刻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与合作逻辑。通过技术路径选择、开源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创新及地缘博弈等多维度策略,DeepSeek正在重塑全球AI竞合格局。
一是重大技术突破。DeepSeek效率优先重构行业规则,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突破,挑战了传统AI研发的“高投入、高算力”模式。实现了架构创新,降低了算力需求,成本仅为OpenAI的1%。硬件限制倒逼算法优化,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反而推动中国技术人员通过软件优化弥补硬件差距,在相同芯片条件下,其模型推理效率提升20-50倍。以路径创造打破路径依赖,证明“参数规模竞赛”并非唯一方向,效率优化可能成为未来AI发展的主流路径,引发行业对技术范式的反思。二是明智选择开源战略。生态构建与全球协作,通过开源模型和低价API构建了全球化技术生态。降低行业门槛为初创企业和小团队提供了开发应用机会,推动AI技术普及。倒逼国际AI巨头开放,Meta、OpenAI等闭源企业不得不被迫加速技术迭代或调整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大幅提升AI领域中国技术话语权提升,中国可能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甚至影响AI伦理与政策框架,对提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地缘博弈。中美竞赛与全球格局重塑,DeepSeek崛起暴露了技术制裁的局限性,并推动全球AI权力结构多极化;制裁倒逼创新,美国芯片限制意外加速中国企业在算法和架构上的突破;市场与资本再平衡,DeepSeek的突破性创新还引发全球资本对中国AI企业的关注,可能减少美国在全球AI投资中的份额。四是商业模式。价格战与生态闭环,DeepSeek通过“开源+增值服务”模式冲击传统商业化路径;低价策略颠覆市场,免费AI助手和低价API直接冲击ChatGPT等付费产品,迫使行业重新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数据反哺与生态闭环,用户使用开源模型产生的数据反馈可优化模型性能,形成“技术迭代-应用扩展-数据积累”的良性循环;垂直领域渗透加快,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等场景的优势,加速AI向教育、金融等高价值领域落地,抢占细分市场;分化了全球技术阵营,开源生态可能分裂为“中美两大阵营”,形成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伦理体系,类似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五是竞合未来情境。挑战与协同路径,DeepSeek技术突破揭示了全球化AI竞合的复杂性。从竞争维度看,技术封锁可能加剧,美国或出台新制裁限制中国AI产品使用,同时加大对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从合作空间看,开源社区仍可能成为跨国协作的桥梁,通过全球开发者可以共同优化模型或探索伦理治理框架,从伦理与安全挑战看,开源可能加剧技术滥用风险,需平衡开放与监管,欧洲多国已对DeepSeek的数据隐私提出质疑。
总之,DeepSeek开源实践案例表明,全球化AI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底层技术+商业模式”的开放创新生态综合较量。其通过开源协作与成本优势打破垄断,同时以地缘博弈加速技术多极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AI竞争提供了新路径。未来,AI产业的竞合将更依赖于技术普惠性、生态包容性与政策灵活性的协同,而非单纯的技术霸权争夺。这一趋势或将推动全球AI治理体系从“零和博弈”向“共生共赢”演进。更证明了全球技术开放合作竞争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技术民主化思想将打破技术民族主义的狭隘意识。
其五,为什么要在技术民主化下实现全球竞合
技术民主化思想最早由安德鲁·芬伯格(Andrew Feenberg)提出,他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泛化的技术为特征的新时代,这些技术以非常难以意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认为技术总是凝结成一系列“技术代码”。这一概念是芬伯格技术民主化理论的源头。技术民主化以公众参与和技术普惠为核心,主张通过多元主体协作消解技术霸权。其强调在技术设计、决策和管理中引入民主机制。要让边缘群体参与技术设计,具体实施包括方案论证、专家选择、代理机制等民主化样式,目的在于平衡市场垄断与公众利益,但面临利益集团干扰和乌托邦困境。
“技术民族主义”最早源自罗伯特·莱克(Robert Reich)发表的论文,论述了美日经济竞争背景下美国应该警惕日本对美国技术的复制行为,并采取强硬措施保护美国在技术领域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地位。保罗·斯通曼(Paul Stoneman)对技术民族主义的解释认为,技术民族主义将技术创新直接与国家安全政策和经济发展关联,技术作为国家安全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完成技术本土化才能够实现国家富强。
技术民主化强调公众赋权,设计主体从技术精英转向普通民众,许多开源3D打印设计模型在网络上共享,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这些模型,然后使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技术民族主义以政府为核心行动者,通过政策工具(如出口管制、研发补贴)实现技术主权。技术民主化需要全球化协作,依赖开放的知识共享机制,但现实中易受民族主义政策冲击,形成实施障碍。技术民族主义呈现逆全球化特征,新型技术民族主义限制跨国技术流动,甚至制裁第三国企业;美国通过《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简称“芯片法案”)等构建排他性技术联盟。技术民主化追求包容性发展,通过降低技术门槛促进社会平等,但可能牺牲效率,导致质量波动和安全风险。技术民族主义的目标具有竞争性,防御性类型(如中国芯片自主)侧重技术追赶,进攻性类型(如美国对华为制裁)旨在维持技术霸权。技术民主化是社会本位的技术治理改革,而技术民族主义是国家本位的技术竞争策略。二者在数字时代形成张力,前者试图在技术垄断中开辟民主化路径(如开源运动),后者推动技术阵营化(如中美半导体脱钩),这种矛盾将长期影响全球技术秩序演变。
提出技术民主化下的全球竞合关系,是指在技术民主化大趋势下,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即在强调技术的排他性和所有权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共享。既保持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核心技术所有权的商业价值),又保证技术为社会大众所享用,坚决反对技术民族主义者利用技术优势威胁别国付费享用新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了人工智能新时代,通过开源引入大众参与技术设计、决策以及运行管理等民主机制,可以消解技术霸权,使技术更多地体现大众的意志或利益诉求,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技术的民主化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性发展。DeepSeek开源既是技术理想主义的体现,也是深思熟虑的商业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共享,更在于通过开放生态加速AGI进程、建立行业影响力,并为未来的商业化铺路,若能有效执行,可能帮助DeepSeek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