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 王镜子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12月19日,聚焦“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着力点”主题,中宏论坛第五十六场研讨会圆满召开。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了主题发言。
以下是霍伟东的发言: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上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了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既是金融的天职,也是其根本宗旨。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部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关键作用,紧紧围绕“九大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切实保障经济行稳致远。接下来,我将围绕“金融支持中央经济工作部署的九大重点任务”进行详细论述。
一是优质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消费提振与投资效益全面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一项重点任务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具体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在金融支持提振消费领域,一方面,金融有助于扩大消费信贷供给,优化消费信贷产品,通过降低利率水平,延长还款周期,推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提振国民消费,具体包括绿色家电分期贷、教育贷、旅游贷等;另一方面,金融有助于推动消费券发放与场景融合,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和电商平台合作,通过信用卡积分、数字钱包等发放消费券,精准触达消费者,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在金融支持提高投资效益领域,金融有助于优化投资项目融资结构,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方式,提升居民投资效益。同时,居民可通过股权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丰富投资选择。
二是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二项重点任务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领域,一方面,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专项基金,重点投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金融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积极推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高水平发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IPO上市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创新推出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债券融资工具,如科技企业专项债券,为企业成长提供有力的资本保障。在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域,应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开发上下游融资产品,切实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资金流转中的应用,通过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和透明度,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三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关键领域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三项重点任务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在金融服务经济体制改革领域,金融可从以下四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一是助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推动利率定价更加市场化,引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利率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加快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推进主板与创业板改革,鼓励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资本支持;三是优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发行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推动混改进程,同时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国企改制,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四是支持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地方专项债券的高效发行与使用,同时,支持开发绿色财政金融工具,助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举措,金融能够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更多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跨境金融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四项重点任务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具体包括: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在金融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领域,金融可从以下三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增加外贸企业专项信贷额度,优先支持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重点为电子、机械制造、纺织品等行业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贸易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出口信用保险贷款、订单融资和保理业务,推出基于国际结算的跨境贸易融资工具,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灵活高效的融资选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支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多边金融支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充分发挥融资功能,助力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深化全球经济联动。通过以上举措,金融将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五是金融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五项重点任务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具体包括: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在金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我们应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和杠杆率限制,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在金融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应持续提供流动性支持,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通过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在金融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方面,一方面,需要优化土地金融管理,通过金融手段控制土地供应,避免过度开发;另一方面,也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将存量房地产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在金融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方面,应支持租赁住房的发展,为房地产企业开发长租公寓提供专项贷款和融资支持,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基础性制度,完善房地产金融的法律法规,确保市场运作的透明与规范。在金融服务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地方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防止小型金融机构倒闭引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工具,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其资金压力,确保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营,维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转。
六是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六项重点任务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包括: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在绿色农业金融支持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金融能够通过绿色金融融资工具和绿色信贷政策,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项目,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区块链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透明、安全的土地管理系统,确保耕地红线的严格遵守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管理。在农村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方面,金融能够通过数字科技的手段,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提升农民的金融可得性和金融素养。以蚂蚁金服的“农村淘宝”平台为例,凭借其线上销售渠道和移动支付服务,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不仅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在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可以通过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是金融平台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流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七项重点任务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具体包括: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在政策性银行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方面,金融能够通过创新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发展方面,金融机构以发行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科技研发和海洋产业集群培育,推动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的发展。在金融助力跨区域产业协作方面,通过构建跨区域产业协作金融平台,利用金融科技(Fintech)手段促进东、中、西、东北地区的产业协作与资本流动,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
八是金融工具助力经济绿色转型,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八项重点任务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体包括: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在绿色项目融资方面,一方面,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生态保护和新能源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绿色金融基金,专注于投资低碳技术、绿色企业以及生态修复等领域,特别是支持如“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和零碳园区等重大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在绿色保险创新方面,推出专门针对绿色项目的保险产品,为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项目等提供风险保障,降低企业的绿色转型风险。同时,加强对自然灾害防治项目的保险覆盖,确保生态保护项目和环境治理项目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在碳市场融资工具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结合碳交易、碳信用和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助力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为绿色项目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在生态补偿机制与绿色贷款政策方面,可以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和生态补偿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为生态保护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绿色贷款政策,为绿色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利率,设立绿色贷款专项基金,特别是在环保领域、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项目中应用,这些举措将有效推动低碳经济建设。
九是金融创新增强国家竞争力,助力强国富民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九项重点任务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包括: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
在金融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方面,通过设立就业扶持基金、推出创业贷款以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金融工具,一定程度上扶持待就业群体实现就业目标。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一方面,通过设立灵活就业保障基金,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收入、健康保险和养老金;另一方面,还可以创新型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收款、存款、投资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在推进社会公平与发展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与政府合作,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小企业提供低息、无息或补贴贷款,帮助其提升生产力、创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在服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一方面,专项教育基金的设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学费贷款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费问题,减少家庭负担。在金融服务医疗卫生领域,一方面,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可合作设立专项医疗基金,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并为城乡居民提供普惠性的健康保险。另一方面,产假保障基金的设立可以确保有生育意愿的家庭通过社会化的保障机制获得产假工资和健康支持,降低育龄家庭的经济负担。在金融支持养老服务领域,金融工具如养老产业投资基金、长期护理保险和居家养老服务贷款等,可以帮助老年群体享受到更为全面的养老服务。在金融助力公共安全方面,安全保障投资基金、灾后重建贷款和社会责任债券等金融工具,能够为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在灾后重建和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社会责任债券的发行参与这一领域,为保障社会安全做出贡献。
各位同仁,金融在促进社会就业、保障民生、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精准的金融支持,我们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稳定运行,这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