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8月15日电 8月15日,聚焦“共商 共建 共享——‘一带一路’十周年回顾与高质量发展”主题,中宏论坛第四十场在线研讨圆满召开。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万喆的发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建“一带一路”主要着力点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思路。在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要将国内大循环独立于全球化之外,而是更加强调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能有效提升国际双循环质量和水平。10年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利用好“一带一路”开放网络优势和物流大通道格局,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十年:中国发展动能的变迁
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0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0年来,中国从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的权重发生转变,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国际看,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大冲击,很多国家也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考虑,要求已经转移到海外的生产环节重新迁回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变得更短、更有弹性,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必须在打通国际大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经济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中方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必须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重要平台和重要保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有效促进和提升我国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条件。
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和新发展格局相互促进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并在健康、绿色、数字等领域挖掘新增长点,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发展格局两者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特征。
第一,都是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标志。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形成。目前全球人口和市场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共建“一带一路”是立足国内国际大局,在新的历史阶段是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为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都是突出体现“通”字。“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或者“三通”,即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人民“心联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循环”。通过“五通”或“三通”,打通国内外的商品、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沿线国家的既有资源。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则是畅通,打通各市场要素在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这两者都通过一个“通”字,促进我国经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持一定的韧性。
第三,都是建立在以我为主,掌握主动的基础上。当前,一些国家奉行冷战思维,拉帮结派,实行“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构筑“小院高墙”,搞保护主义、单边制裁,追求零和博弈与你输我赢,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了“断供”“断链”的不确定性,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倒退。基于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全球化的困境,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样是以我为主,掌握战略主动权的重大决策。
第四,中国未来国际循环的重点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可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形成更多的面向南方国家,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年再出发:融入新发展格局是关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同时面临诸多“新挑战”。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0年的光辉历程,如今又一次站在了新征程起点上。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展望未来,面对当前动荡变革期的世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从“夯实平台”“惠及民生”“重点区域”“新发力点”“风险防范”五方面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提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运营配置的能力。
一是夯实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带动更多国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同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优质商品进口,提升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水平,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促进双向投资协同发展,加强内外联动,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延伸式、嵌入式等多种形式的分工合作模式,提升分工合作水平,完善产业链全球布局。
二是惠及民生。从共建国家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出发,处理好我国的利益与合作国家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符合共建国家发展水平的项目。突出重点标志性工程,以水、电、路、网等领域民生工程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更加聚焦农业、减贫、卫生、健康等领域,优先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提升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重点区域。要抓住重点区域和国家,使共建“一带一路”更加聚焦中国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周边地区率先形成通畅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农产品在贸易、关税等方面便利化制度安排水平。继续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形成人口超过15亿的巨大区域市场,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四是聚焦新发力点。深入发展“丝路电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数字合作格局。建立稳定的共建“一带一路”医疗供应链,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发展。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五是加强风险防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政治、经济、债务、生态等方面安全的综合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化解共建“一带一路”风险。完善“一带一路”建设信息采集、数据管理和监测预警体系,及时预警预测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一步优化国别环境、风险评估等公共信息产品,协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有效维护海外利益。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