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15日电 2月15日,聚焦“朝着质量强国荣光进发——精准把脉《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历史逻辑与新起点”主题,中宏论坛第三十三场在线研讨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琪延,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王琪延发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该文件指出了制定《纲要》的目的,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
建设质量强国意义。一个国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在国际竞争力中的相对水平。质量强国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之策。我国国际竞争力在1994年世界排名为第34位,2021年跃升为第2位。根据2021年全球国家竞争力排名,与第1位美国的91.43分相比,只差0.74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近年来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大幅提升。质量强国是经济大国向强国转变之道。大国是一个总量概念,例如按照人口、国土面积、GDP等绝对数划分为大小国。强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相对比较中确定的强弱国。例如万元GDP能耗,又如科技在民用和国防应用的创新能力等。大国和强国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我们正是由数量的大国走向有质量的强国。第三,质量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源。没有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就无从谈起高质量的消费,也就不可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
质量:品质、品位、品牌。质量强国中“质量”的本质是三品。即品质、品位、品牌。品质是指物品满足用户需要的标准,比如:外观、构造、功能、可靠性、耐用性等,另外,还包括服务保障等。品位是产品的档次、水平。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融入一定的价值理念以及美学。品牌是指消费者对某类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的品位和品牌的基础,没有品质的产品就不可能有品位,没有品质和品位的产品就不可能形成品牌。
质量强国发展目标。《纲要》提出了明确目标,指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并从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目标,第一,宏观层次,包括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耗。第二,中观层次,包括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第三,微观层次,产品和服务以及品牌建设。同时,对管理也提出了要求,通过运用标准等手段完善治理体系,实现质量强国。
实现质量强国的路径与建议。一是双轮驱动。科技应用,用技术提高产品效能、实现产品功能多元化、人性化,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文化导入,将文化通过艺术方式呈现在产品外观,通过故事传播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促进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融合,实现业态创新,形成新业态。企企合作,通过企业和企业合作、重组、合并等方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生产效率,同时形成新的产品;三是人才吸纳。人才是永远的短缺资源,通过引入、培养、共享方式吸纳人才,有高质量的人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四是管理创新。通过制定标准、培养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监督检查等,实现质量强国。(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明明对发言稿也有贡献)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