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月15日电 1月14日,围绕“踔厉奋发 共赢未来”主题,2023年中宏观察家迎春座谈会圆满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周亭发言:
智库专家观点的影响力建构是一个传播问题。不同类型智库在对上、对下、对外构建影响力方面有着各自的定位和功能。中国的智库在服务国家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在面对普通公众的传播和面向海外的传播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专家的知识和普通公众的知识存在比较大的落差,专家的话语也和普通公众的话语距离较远。专家原本答疑解惑和正本清源的发声,在社交媒体上面临关注度、公信力、话语权等方方面面的挑战。中国智库在国际舆论场上传播力影响力也有待提升,除了国际传播渠道卡住了“嗓子”之外,还存在议题和观点输出不足的“卡脑子”问题。
今天,国际主流媒体平台仍然是各国公众构建认知的重要渠道。我们从俄乌冲突中看到,不但存在短兵相接的战场,还存在社交媒体信息战、舆论战、认知战的战场,很难说哪个是隐性的,哪个是显性的,因为对于不可能前往现场、亲眼目睹的公众来说,他们对于这场冲突的定义和认知更多来自各种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媒介与社会同构,媒体积极塑造“真相”这个现实,让我们对于传播究竟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思考。我想智库究竟能在多大范围内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妨也可以从传播的视角加以分析。
从这个视角看,中国的智库和专家在国际传播中的短板主要存在于议题和观点的传播力、影响力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我们的智库专家国际知名度有待提高,对外发声意识有待增强,运用媒体的能力也有待加强。中国目前有不少智库专家积极在海外演讲,紧跟时事发布成果报告,并且擅长使用各种国际媒体平台表达观点,不过我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来自多元领域的智库专家都能具备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能够成为国际主流媒体的重要消息源和国际舆论场上的意见领袖。从管理机制上说,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鼓励自主发声,释放智库专家的发声意愿和能力。第二个表现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智库成果和专家观点的讨论相对还比较缺乏。我带领中国传媒大学全球舆情大数据研究团队开展“一带一路”议题全球传播研究时发现,中国智库对于“一带一路”议题的观点,尚不能形成区域和国别的影响力,也鲜有可能成为国际主流媒体报道或者国际知名智库引用的中国信源。
如果探究存在短板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动传播意识不强。我们的智库专家埋头做了很多扎实的研究,但是不少专家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或者运用自媒体公开发声,更不用说主动对外发声。二是话语方式不够本地化。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常常提到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这也恰恰反映出我们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不少智库报告和专家发言的话语表达,与中国政府的官方话语高度一致,其中还包含了不少中国独有的政治话语,对于外国公众甚至是精英人士来说,易读性都比较差,很难让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第三是受制于国际传播格局,智库成果和专家观点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媒体和国际主流媒体相比,在事件的定义能力,议题的生产能力,观点的扩散效果和影响认知的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俄乌冲突爆发后,我的团队比较了某中国媒体和美国媒体的生产能力和报道扩散效果。发现尽管两家媒体都持续关注这个全球性突发事件,不过生产能力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周差距显著。中国媒体的发稿量只有美国媒体的1/10,这意味着全球公众在这个时期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多看到的是美国媒体的报道和定义,而非中国媒体的解读。从扩散效果来看,在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世界中,各国媒体更倾向于引用美国媒体的多语种报道而不是中国媒体。
未来中国智库如何建构影响力传播力?我想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身份认同问题。国际智库关心和解决的问题事关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宣讲。中国不少智库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因此在国际上更多被当作是官方代言人而不是独立的研究力量。如果智库被打上官方代言人标签,我想它的专业性和公信力都会受到质疑,如何再与海外智库展开交流呢?第二是话语体系问题。改进话语体系至少应该包含四个部分内容,一是重视理论,它的背后是思想,缺乏思想的话语表达无法引起关注和深思;其次是提供知识,它为抽象的观点提供了有助于阐释和理解的语料,也是传播的重要内容;第三是通俗表达,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可视化数据等传播符号,将理论和知识用本地观众可以理解,最好是感兴趣的方式生产出来,传播出去;第四是有效传播,要定期对智库成果和专家观点的传播路径进行梳理、复盘和评估,要以促进认知、认可为重要目的去评价传播活动的实际效果,加强对传播话语和传播手段的反思和改进。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我的团队参与策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CGTN的国际传播产品。我的团队使用大数据技术回顾了过去10年国际上最关心中国的10个问题,总台邀请了国内对这10个问题非常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撰稿,并与15个国家主流媒体合作,请本地记者对稿件进行本土化的改写,并在本地媒体发表。最终这个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道路的产品《全景解码中国之道》在全球获得了36亿的访问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