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2月28日电 聚焦“统筹协调 稳中求进——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经济形势前瞻”主题,中宏论坛第三十一场在线研讨12月28日召开。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张明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张明发言: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这是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的进一步强调,也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必将对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从逻辑关系上来看,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对于稳增长、稳就业以及稳物价有着非常紧迫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与稳增长。
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国民经济产出的基本力量。从西方各国的经济运行实践来看,普遍存在供给能力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在需求和供给这一对力量中,需求一直被视为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实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从总需求不足转变为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到供给侧。2015年,党中央适时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张,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当前,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克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必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有机结合,特别是充分发挥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实现稳增长目标。一方面,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消费体量的不断增长,能够通过乘数效应带来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欧美经济体面临“滞胀”困扰的背景下,来自国际市场的需求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压缩。只有不断释放和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才能从本质上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牵引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并且,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更合理消费需求结构的形成,正是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供给质量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投资在短期来看是需求,但是从长期来看是供给。因此,扩大投资短期内有助于扩大内需,长期来看则对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加投资规模,可以推动形成供需良性循环。并且,投资结构的变化,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对于克服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联动,使得增长的消费需求能够在国内创造的产能中得到释放。需要指出的是,扩大投资也会带来资本嵌入式的技术进步,是实现稳增长、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是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与稳就业。
按照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存在一个与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自然失业率。但是在短期,由于货币因素和工资因素的干扰,失业不会停留在自然失业率上,而是会高于自然失业率。而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对于降低失业率、从而稳就业意义重大。一方面,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保障,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就业群体而言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学生所具备的就业技能与市场主体所需要的就业需求不匹配。虽然,这种不匹配在大多数国家都存在,但对于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而言,这种不匹配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只有通过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进一步加大“破、立、降”力度,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才能做好减法、做对加法,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大空间。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稳住市场主体,进而稳就业的必然要求。当前,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必须要从供给主体也就是企业层面出发,落实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目前政府也在从稳住市场主体出发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例如现阶段政府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这对于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岗位,实现稳就业目标意义重大。当然,在这里面我们要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配合,只要在供给侧改革中稳定的市场主体是市场需要的,增加的市场供给是市场需要的,才能实现供给对接需求、供给创新需求,达成长期的高水平的供需匹配,从而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三是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与稳物价。
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除了结构性通胀理论外,大部分学者认为物价主要与需求、供给以及货币因素密切相关。在目前我国采取稳健型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需求、供给两者的匹配性对于稳物价是基础性的。一方面,目前,西方国家正经历数十年未见的通胀,食品、交通、住宿和取暖资源等必需品价格较一年前飙升。为应对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央行已开始大幅加息,以冷却市场需求和加大力度遏制数十年来最高的通胀率,这会带来全球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而言增加了输入型通胀和通缩的风险。因此,只有通过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实现国内的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才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降低输入型通胀压力,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物价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从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来看,特别是就其中的投资而言,投资在短期来看是需求,但是从长期来看是供给。因此,在投资初期会带来需求的上涨也就是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从长期又会扩大供给带来价格下降的驱动力。如果在政府的政策变化中,仅关注需求侧或者供给侧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到供需之间的匹配,则很难保证价格的稳定,反而会出现价格的起伏波动,这在我国08年金融危机后物价变动的实际中可以得到佐证。同时,就消费而言,如果我们扩大内需增加的消费,在市场上没有足够的产品供给,相应的供给侧改革没有保障好,则必然会带来物价的上涨。因此,只有统筹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才能避免供给与需求出现明显的错位,才能实现稳物价的目标。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找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形成供需良性循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格局,才能实现稳增长、稳就业以及稳物价这一重要目标,厚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根基。当然,在这里面我们还要注意稳增长、稳就业以及稳物价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协调,确定合理的目标区间。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