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28日电 聚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二场在线研讨会3月28日下午召开。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经济学院教授杨志安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杨志安发言:
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年经济增长率取得了8.1%的瞩目成就。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效能,注重精准、可持续。2022年GDP的增速预期目标定在了5.5%,稳中求进的GDP增速目标很好地体现了今年政府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大大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纵观“两会”财政政策,显示出诸多利好,频现“五大亮点”。
亮点一:财政赤字率下调与支出强度增加并存,呈现“逆三角”循环。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中国财政赤字率从上年的3.2%下调到2.8%。赤字率回调至3%以内,中央赤字及地方赤字分别为26500亿元和7200亿元,两者较2021年均有下降,有利于财政减轻负担,实现可持续运行,更好地防范财政风险,让财政政策的施行有更健康的基础。尤为突出的是,在调低赤字率的同时,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减税降费力度加大。这种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增速上升,赤字率下降,这看上去难以实现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财政支出增加--赤字率降低”的“逆三角”循环,在政府报告中很好地予以安排施行。这充分说明国家能够有效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指向作用,从容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那么,下调赤字率同时又增大财政支出,财力从哪里来,是否有保证?政府预算已经给予肯定回答。这主要是中央财政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定的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要依法上缴今年结存的利润,并且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同时通过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税收收入也会进一步改善,增大财力财源,促进目标的实现。
亮点二:财政支出规模扩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牵引作用强。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万亿元,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同比增长高达8.4%,较2021年实现增速提升达8.1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达到13.9万亿,共计新增近4.5万亿资金。在财政支出带动作用下,我国经济强劲增长有利于推动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预算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这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上给予了明确体现,其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等。这项政策将推动更多项目顺利立项和开工,进而推动2022年国内基建投资较2021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在建设过程中,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使经济迈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亮点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留抵退税”一词备受关注。所谓“留抵退税”不是减税,而是类似于提前支付企业的应得退税。这种通过政府的财税活动给企业提供的现金流支持,对于帮助企业平稳运行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定调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报告明确,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先进制造业扩大到所有制造业;从制造业扩大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5个行业;从大中型企业扩展到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利于给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环境注入确定性,提振市场预期信心,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亮点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度增加,保证基层财政的运转。
政府预算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规模近9.8万亿,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体现了确保稳增长和各项政策落实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9.8万亿元中有8000亿,是利用上缴利润等收入,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85%以上,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就是要从大局出发,统筹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继续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这被视为今年中央预算安排当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
亮点五: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全国“两会”指出,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做到节用裕民;“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从根本上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此,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全面实施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审,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实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个别地方预算出现的结余和结转,解决预算审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全面实行预算支出“项目化”管理,健全“项目库”。强化预算法定约束。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既要抓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又要抓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硬化绩效结果运用,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