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24日电 聚焦“碳中和:中美大国责任与新未来”主题,中宏论坛第十四场在线研讨4月23日下午召开。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张茉楠分析了“碳中和”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及其未来在基于国际新秩序的新格局中将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拜登气候新政下的中美博弈与合作的三大趋势进行了前瞻。她强调,拜登政府试图在气候领域着力恢复其全球领导力,未来中美的博弈与合作将呈现更为激烈的承压趋势,表现为: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挂钩;碳中和与产业政策挂钩;碳中和与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挂钩等趋势。此外,她还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进行了分析和前瞻。
以下是张茉楠发言:
随着"碳中和"成为国际共识,其将成为贸易投资技术产业的全球性标准以及市场进入的"门槛",并有可能因此形成"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从经济规模、国际影响力来看,还是就各自的碳排放总量而言,中美两国都是气候变化领域最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国家。可以预见的是,气候变化领域将会成为拜登政府谋求全球领导力以及中美博弈的新前沿。
一、拜登力图通过气候变化重塑美国全球领导力
美国力图在全球确立气候变化重新确立规则主导权。拜登政府将盟友合作、峰会外交、经贸合作、对外援助和投资、技术标准、国际规则等内容融入其中,并突出气候变化与安全、人权的相关性。特别是在气候外交方面,拜登政府将气候危机置于美国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中心位置之一,气候问题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美国通过气候外交与盟友合作,重塑自身的气候领导力。
二、"碳中和"框架下中美博弈将更趋激烈
我们充分认识气候议题在恢复中美战略互信中的基础性作用。但也也必须认识到"碳中和"框架下中美博弈更趋激烈。
一是拜登政府会将贸易与气候挂钩。美国将根据合作伙伴在气候保护方面所做的承诺来制定未来的双边贸易协议。设立新的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征收"碳关税"来限制来自中国的大宗高耗能、高排放商品的进口,缩小对华贸易逆差。
二是与产业政策挂钩。拜登表示,将不允许其他国家不顾环境污染的发展经济,将对未能履行气候和环境义务的国家的碳排放水平高的产品征收碳调整费或配额。未来很可能要求我国禁止化石燃料补贴,推动与我国讨论未来双边碳减排协议等计划。
三是通过"碳中和"重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建设一个现代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和一个公平的清洁能源未来"文件中,拜登认为,我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已超越美国,美国应该加快自己的研发,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内供应链,重新定位美国汽车工业,进而赢得21世纪竞争。
三、中国实现"碳中和"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压力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28%,其碳中和承诺对实现全球净零排放至关重要。因此,"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碳减排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10年到2019年我国碳排放增速为21%;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结构尚待优化。但近年来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碳强度大幅下降;风电以及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不断突破,森林覆盖率再上新台阶,森林碳汇能力逐步提升。
由此可见,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绿色转型的窗口期。作为"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在节能、清洁能源替代、电气化进程加速以及碳捕获技术发展四个最主要的碳减排举措方面,特别是工业脱碳涉及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对中国经济社会而言是全方位的挑战。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