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25日电 聚焦"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中宏论坛第十二场在线研讨于2月25日下午召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财政系主任吕冰洋应邀出席论坛并主题发言。
吕冰洋围绕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建设统一大市场这对矛盾,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地方事权改革、税收改革等对构建统一大市场做出的积极贡献进行总结,就“十四五”构建新格局背景下,健全省以下财税体制,完善地方税系等提出建言。
以下是吕冰洋发言:
我的发言主题,聚焦在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进行财税体制建设。
我们知道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是贯彻新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要义就是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市场空间非常广阔,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的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要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财税体制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结合我一直以来的实证研究,这里面存在一个矛盾,财税体制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要调动地方积极性,同时又要抑制其不利于统一市场建设的行为,财税体制与此有着重要联系。
在以往财税体制改革中一直面临这个问题。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极大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是也引发严重的地方市场保护,包括原材料保护,产品市场保护等。产生了严重的市场分割,我们这几十年财税体制改革历程,实质就是在不断寻找一种处理好这对矛盾的最佳方式。
在财税体制当中,核心是事权与财权。财权给了地方相应的财政利益,有利于激发积极性。事权,即给地方的职责,相当于赋予其影响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手段。因此,事权财权配置,一定要考虑调动地方积极性,又要维持统一市场建设目标。这方面,我们是在财政收权放权当中,不断寻找平衡。收权优点:一是有利于保持制度统一(如税收);二是全国性公共物品提供(如高铁);三是宏观调控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四是平衡区域发展(如转移支付)等。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问题。
我们对以往的制度做一个分析。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统一市场建设的怎么样?中央财政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首先看统一市场建设。最直观的观察指标,即市场分割程度,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一是产品市场分割;二是要素市场分割。对此,我做了大量测算。大家可以看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分割程度是很严重的,2000年以后,市场分割程度的整体趋势是逐年下降。这个数据反应在地级城市之间,确实呈现下降趋势,成效很显著。现实中我们也可以感受的到,比如新疆阿克苏的苹果,我们在北京在京东下个订单,很快就会送到。这意味着贸易在地区之间基本打通了。
我们再看下资本要素市场分割情况。要素市场基本由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组成。劳动力是受户籍制度管制的。我们主要分析资本要素市场。资本要素市场在地区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都处于持续下降趋势。
通过上述两个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近二十年的国内统一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是一个大国,统一市场建设好了,相当于市场的竞争赛地变得很平整。有利于推动万马奔腾局面的出现。资本以及产品可以根据价格信号来寻找自己的最优配置,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当然,现在也依然面临一些问题,这也是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推动统一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哪里?我们关注的财税体制有一项事权,事权既是财政问题,也是行政管理问题。事权代表政府职能。我们看事权变化。从1998年以后,在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不断实施垂直管理,这意味着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手段在缩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障市场统一。以前只顾金山银山,不顾绿水青山的情况,随着这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逐渐减少。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国内经济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而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来自中央政府。包括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要完成这些建设,就需要合理调整政府间事权分配,例如,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可以集中在中央政府,执行权和支出责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根据情况部分放到市场,例如,以PPP模式完成公共产品供给。
分税制对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的影响,表现在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通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成,激励地方政府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获得相应的财政收益;鼓励地方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经济。
这种积极性的激发,带来一个问题,地方通过各种税收杠杆来影响地方经济。比如,通过非正式税收返还,工业土地的低价出让,以及放松环境监管等,或者降低税收征管水平,从而对统一市场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这也是未来改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怎么解决?还是要回到发挥地方积极性这个大的方向。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引导地方积极性发挥的方向,从过度注重经济发展,过度重视吸引企业投资,转向如何满足当地居民需要,改善当地公共服务提供水平。
怎么做?十九大《公报》指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十四五”改革重点:健全省以下财税体制;完善地方税系。为什么这么讲,因为2016年以来,转移支付、事权制度改革等,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而省以下财税体制是百花齐放的,各种形态都有。投资者面临的市场环境就有可能受到这些财税体制影响。因此,下一步改革,将集中在健全省以下财税体制,完善地方税系。让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更多的从生产性税基转向受益性税基。即,地方通过提供好公共服务,获得相应的财政收益。而非从企业投资获得相应的财政收益。这就要引导地方税系的转变,当然并非百分之百的转变,仍旧要激发地方的造血功能,发展经济的功能,只是强调了度的把握。更多转向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增加税收,这样的税基转变,意味着房地产税,增值税分成办法的改变等,都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