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1月25日电 聚焦"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奋进之道"主题,中宏论坛第九场在线研讨会11月25日下午召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潍坊市分行副行长陈岸立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主题发言。
陈岸立就乡村振兴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职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作用,畅通好社会资本的市场化引入和保障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做好乡村振兴"三篇大文章"等深入解读。
以下是陈岸立发言: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前行,持续加大金融投入,必须实施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思路对策、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
一、实施规划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更加紧密结合,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将金融资源引导倾斜到农村环境改善、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有效落实,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接续进行,是系统工程,资金需求巨大。在实践中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以脱贫攻坚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和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基础,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做好规划、建立机制、统筹安排,保持扶贫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形成财政、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社会资本等多方资金共同投入机制,协同推进。一是政府要做好规划设计,发挥好财政资金投入的保障和引领作用,统筹做好投入,并着力以财政资金投入引导撬动其他资金投入。二是要发挥政策性金融主力作用。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职能就是服务"三农"需求,信贷资金具有期限长、利率低、保障性强、引领性高等特点。农发行要发挥"国家队"银行主力作用,以自身投入引导其他金融机构投入乡村振兴。三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要建立扶贫合作机制,加大对老区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款、助学贷款等政策实施力度,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四是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保障机制,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投入,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和容忍空间,鼓励以PPP模式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投入。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扶贫投资基金。
二、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目前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仍面临不少新矛盾,新挑战,一些地区因贫困人口身体素质、职业技能、家庭情况、发展环境等制约,自主获得发展机会、资源要素等能力较差,增收困难、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且从业者呈老龄化趋势。国定(省定)贫困线及其以上一定区间内的低收入人口,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再度返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务服务短板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差距较大。各类人才短缺、人才素质总体偏低、创新创业环境欠缺,不能满足现代化需要。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金融普惠程度低,金融机构竞争性较弱,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之农业的弱质性,农村金融抵押担保难、获得率低、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一体规划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突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职能就是服务"三农"需求,政策性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使命所系,也是职责所在。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
全力服务粮食安全。围绕粮食全产业链,从种子、化肥、种植、储备、流通、消费,从地头到餐桌,提升产业链、畅通循环链。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打好物质基础。
加大产业兴旺投入,支持产业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围绕产业扶贫工程,积极支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带动贫困户主体力量,以特色产业激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持续稳定增收。以助推产业兴旺为抓手,在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立足区域农业产业特点,大力支持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助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大现有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支持力度,形成更多产业链互补连接、上下游融合发展的产业共同体,助力乡村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进。积极支持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项目,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全力服务生态宜居,支持生态振兴。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县城和县级市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配套设施提级扩能,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污水收集处理、排水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短板,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县域特色经济及农村二三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补强城镇体系重要环节,按照区位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差异,分类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服务人才培养和创业,支持人才振兴。人才兴、乡村兴,人气旺、乡村旺。加大对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和各类人才下乡、回乡创业投入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对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加大支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着力拓展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外派人才到乡村任职挂职,以金融素养和资本视角带动乡村金融文化养成和信贷投入。以破解返乡创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为突破口,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
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支持文化振兴。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是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同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效衔接起来,持续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及差距。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发挥文化扶智、扶志的重要作用,保持对脱贫地区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总体稳定,不断提高脱贫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向农村倾斜。以金融杠杆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积极培育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提升活力竞争力,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推动形成一批以文化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
四、注意做好三篇文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要注意完善联贫带贫机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以乡村振兴的成效保障支持脱贫攻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围绕"土地"做文章,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更好的用活乡村土地资源。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形式,赋予宅基地作为用益物权更充分权能,破解抵押难问题。完善推广"土地+"模式,跟进培育、择机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探索集体资产价值入股,实施公司化运作,提高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积极支持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助力壮大集体经济。
依托"特色"做文章,提高产业发展质效。在结合区域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推广复制产业联盟模式,"一揽子"统筹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积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各类田园综合体、休闲观光、产城融合、特色村镇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扶贫减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聚焦"流通"做文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设,重点支持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农业生产资料仓储物流等;支持新型流通业态建设,支持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产品展览、农产品直供直销等,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探索支持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和连锁配送等项目,全力保障城乡市场供给和食品安全。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