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1月25日电 聚焦“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奋进之道”主题,中宏论坛第九场在线研讨会11月25日下午召开。陕西省富平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富平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雄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主题发言。
刘建雄就陕西省富平县"十三五"期间,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举措等进行分享,并就"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依靠谁、服务谁等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前瞻并提出应对之策。
以下是刘建雄发言:
大家好:
我是陕西省富平县委农工办副主任、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雄,很荣幸参加这次研讨,我就十三五期间我县三农工作的一些做法及对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和大家作交流。
一、基本县情
富平古称频阳,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14个镇,268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富平是闻名全国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中国羊乳之都""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等中省试点区。
近年来,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农村改革为驱动,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振兴起步良好,推进有力。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干柿业、发羊财,唱响产业发展主旋律。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中,我们立足县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支持尖柿、奶山羊等产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了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两业主导(柿子、奶山羊)、三品提升(品种、品质、品牌)、六轮驱动(政策扶持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营销牵动、科技创新驱动、技能培育促动、机制保障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柿子面积达到36万亩,奶山羊存栏达到75万只,"富平尖柿"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富平柿饼"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奶山羊的存栏量、产奶量和加工量均居全国之最,被命名为"中国羊乳之都"、"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区"。培育以柿子生产加工为主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合作社104家,家庭农场17家,取得SC认证的柿饼加工企业已达35家,建成冷库储存能力100万吨。2019年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发布会上富平柿饼品牌价值25.88亿元,区域品牌排名居全国第97位。建成羊乳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奶山羊产业发展的"富平模式",被中国畜牧业协会确定为"优秀创新模式"。"富平羊奶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平奶山羊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品牌价值高达62.91亿元,影响力指数为77.815,为脱贫增收、农村致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优环境、强基础,打造美丽宜居好环境。改善农村环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我们认真落实中省政策,围绕"坚持规划引领,实行规划师驻村指导,集中发展核心区"的思路,大力整合资金项目,统筹实施农村硬化、绿化、美化、文化及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十项工程,82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部改造提升,216个美丽乡村全部建成。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利用国家级"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成果,先后编制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多个规划,并按照不同类型将全县268个行政村划分为城郊融合58个、特色保护29个、集聚提升150个、搬迁拆并31个等四类,编制村庄规划179个,实现全覆盖;实行规划师驻村指导,跟踪服务,此项制度成功入选住建部村庄建设推广案例。加快"空心村"整治步伐,试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二是突出三大革命。投资4亿余元建成日处理600立方垃圾焚烧发电厂、17个镇级垃圾中转站、15座村级阳光堆肥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转运机制更加完善。严把群众认知关、材料备案关、施工质量关、档案管理关、资源利用关"五个"关口,扎实推进农村卫生改厕,完成卫生厕所改造9.7万户,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9%。建成镇村污水处理站35个,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村庄131个,占比达到48.9%;有效管控村庄135个,占比达到50.4%。三是硬件协同推进。新修改造道路29条338公里,县乡二级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新架更换变压器377台,农网改造692公里,生活用电入户率达到100%;天然气实现"镇镇通",农村基础条件和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
(三)立标杆,树新风,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机构,组建新时代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举办"怀德生日会",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主题,开展党员群众经常性教育,评选"富平好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268个行政村全部修订村规民约,农村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践行基层"微治理",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建立了县、镇、村级、组四级调解队伍,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的,综治维稳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觉得,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
1.人才问题。谁来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谁服务?从目前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下来的基本是老年人和儿童,村级基层组织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与工作要求存大极大差距,村级干部工作量与劳动报酬不对等,城乡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配套的不均等都是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的阻力所在。
2.政策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即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进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目前城乡二元结构桎梏还没有有效破解,导致城乡融合发展相对较缓,特别是三农普惠政策指导性的多,支持性的少;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政府政策需要从帮扶政策转向支持保护政策,亟需对现行的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估,按照保留一批、延期一批、整合一批、取消一批的"四个一批"原则实行分类处置。同时,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乡村振兴财政资金投入有大幅增长。
3.规划问题。规划落实不到位、或者是没有规划、无序建设等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各部门各行其事,拆了建、建了拆,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失去了农村的乡土气息。所以在规划落实上,要树立"规划即法,落实规划就是节约,违规建设就是浪费"的观念,先规划后建设,让我们的乡村"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的乡愁"。
4.考核问题。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根据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产业等特点,制定考核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执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避免人为随意拨高标准、设立标准,减轻基层负担,将基层工作人员从印证资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真诚的欢迎各地朋友来我们美丽的富平,尝富平的柿饼,喝鲜美的羊奶,感受富平特色文化!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