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王镜榕 视频报道 姚晨龙 苏乐)近日,以“解码中国疫情防治与经济振兴之道”为主题的中宏论坛在线研讨活动成功举行。
研讨会上,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从国家治理软硬件结合以及治理逻辑等维度对战疫的“中国经验”进行梳理,并对疫情引发“虚实结合”的全球化发展新趋势进行前瞻。
以下是刘向东发言实录:
从疫情防控看“中国之治”与“世界之变”
刘向东
尽管说疫情不能自证制度优劣,但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得以彰显。随着疫情在海外多点爆发,中国的疫情防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而且疫情防控经验可与他国分享,医疗物资还可输出援助,其优异表现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中国的防疫举措为“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多国政党政要、国际组织代表等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评价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进展,认为中国的努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家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快速、高效、有力。回头来看,中国为什么这快速遏制疫情的蔓延爆发?为什么这么果断地敢于封城而不担心陷入社会恐慌?为什么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救治重症病人?回答这些问题,我想这离不开中国的治理逻辑和制度优势,离不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团结大爱,离不开以人文本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和使命。从这次疫情防控中,我看到“中国之治”的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非常讲求效率的。这次疫情防控中,尽管特别凸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但也显现出中国市场经济的高效有序,特别突出了近些年我们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流通,中国的产业发展能力、市场消费能力和社会组织流通能力都得以充分体现出来。比如说,为抗击疫情需要,医疗物资的加急供应,既有党中央号召的需要,但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利益的驱动及其快速响应,有些并非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企业能快速转产医疗防疫物资,就能反映出中国制造及其配套能力具有灵活性和竞争力。还可以看到,这次武汉疫情能基本控制住,武汉人是为封城做出牺牲的,但我们看到背后支撑武汉人抗战在第一线的是后勤补给的正常供应。这表明当前中国物流系统运转是非常高效的,能够在武汉封城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以至于武汉人安心安全地实施居家隔离,而不用担心囤货抢购及社会骚乱。而中国物流系统能保持高效依赖于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的交通和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使其面对严格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仍井然有序。
二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非常讲究依法办事的。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凸显出各级各地百姓依法办事的高效,面对疫情,各地不讲人情,只讲依法依规办事。比如,我们会看到对破坏疫情防控规章的会及时依法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包括疫情防控中吹哨人李文亮等事件处理,对违规以身涉嫌病毒传播人员的依法惩罚,对抗疫逆行者的依规奖励等,对疫情防控中出现隐隐瞒报的,及时做到依法追究,执法也确实很到位。这些举措均体现出依法依规办事,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由此形成良好的法治预期和公序良俗。
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非常重视人文关怀的。此次疫情中的封城封村举措,被部分外媒视为是侵害人权的事件。实际上,在此疫情防治中,中国是确实把人的生命健康摆在首位,不惜任何代价都采取措施救治重症病患,不因为医疗物资和床位短缺而放弃任何生命,我想把生命健康摆在首位,就是最大的尊重人权,就是最大的民主化治理,而不像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防疫救治中体现了“富人优先”的现象。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疫情给世界的影响将会是持久深远的,也必将会成为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重要注脚。
首先,此次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确实产生较大的影响,即体现出供应端,也体现在需求端。由于存在封城封国的问题,很多企业难以继续开工生产,从而造成部分生产活动停止。例如,今年前2个月,中国对外出口下降了600亿美元,而进口下降了100亿美元,其中出口主要是受企业停工停产影响,而进口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但内需却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中投资减少了1.15万亿元,消费减少了1.4万亿元,必然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海外疫情业已严重到居家社交隔离的地步,那么意味着接下来停工停产和需求的骤降,现已反映到外贸上面来。我们看到,有很多订单已遭遇取消,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进口到底能受多大的影响?尽管前2个月进口下降速度较小,但海外疫情的影响可能反映到3、4月份时进口会有个较大的下降态势。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等中间品的断供很快会威胁到我国产业链或供应链的安全。当前,我们也很关心海外疫情对整个进口供应链的影响到底怎样?其实,中美贸易战已经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我国进口确实有很多“卡脖子”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问题,即很多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设备掌握在美、欧、日韩等国家。随着外需大幅萎缩,接下来会进一步想象到出口可能还可能继续下降,全球供应链可能继续遭受破坏,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其次,我们注意到,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我们都处在全球产业链条之中,疫情过后各国可能会倾向于建立本地的全产业链条,但疫情很难让经济全球化停顿下来或者逆向发展。经过几十年积累的全球价值链不会因疫情而失去魅力,全球化进程可能会放缓但不会缺位;无论是大型经济体还是小型经济体都难以实现真正的脱钩,返回“鲁滨逊经济”状态,相反将仍然是开放性的世界经济。因为开放过后有些事情是注定是不可逆的,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就是追求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而这恰恰是全球化所能体现出来的价值。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不仅看到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更看到构建稳定高效的全球供应链更趋重要,因此需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很好地相配合实现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否则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在面临全球性灾害时能包打天下。接下来,疫情防控下全球化可能按下了暂停键,但对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带来挑战,但这更需要人们反思,如何在非常规状态下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怎么样以最小的代价和最低的成本修复全球供应链系统,而不是放任全球化进程被人为阻断,而非得自我封闭起来做自己的事情。
第三,做好自己的事情很重要,但仍需在开放条件下协作做好。对中国经济来说,疫情在国内外扩散是给全球经济运行按下了暂停键,自然将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当前形势下,一是怎么应对外需萎缩特别是企业海外订单取消后的生存发展问题,二是如何应对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振难题,三是如何看待当前采取的财政货币刺激手段,四是如何认识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从增长潜力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差,发展的韧性仍然存在,只要施策适当,经济仍能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对于全面脱贫的目标,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必须要完成,是必须给百姓一个很好的答卷的,而对于预期性的增长目标、创新目标可能需要量力而行相信过程了。相信过程需要着力寻找经济增长点,包括加快培育几大区域发展战略下的经济增长极,使其优化组合更大限度发挥发展潜力。而且,此次疫情提供给中国展示自己品质品牌的难得机会,紧紧围绕中国既定的总体对外发展战略,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指引,积极寻找开拓中国制造的多元化市场;支持企业利用这次抗击疫情中赢得良好声誉,把中国制造的高品质形象展示给全世界,特别是通过确保出口商品的优质优价,促使中国制造在走出国门的同时,逐步成为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