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研究报告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研究报告 >
  • 正文

开拓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2025-08-06 11:50:0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化和旅游部1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居民出游情况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方面,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优质供给,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文旅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汇聚成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壮美图景。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文旅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领域。展望未来,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转型、绿色、融合、智慧、创新五个维度探索新思路与新举措。

  一是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文旅产业应摆脱传统观光游的局限,向深度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元业态转变。一方面,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将民俗风情、历史故事融入旅游产品中,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例如,成都锦里古街在保留三国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开发出戏剧演出、特色美食体验等项目,使游客沉浸式感受三国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顺应市场需求,开发亲子研学、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新业态。以亲子研学游为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文化主题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参观故宫的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知识讲解等活动,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广泛欢迎。

  二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文旅发展的底色,坚持生态优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景区开发建设要严守生态红线,采用环保材料与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张家界景区在修建游步道时,选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景区内使用电动游览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九寨沟景区为游客提供环保电瓶车,方便游客游览的同时,有效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此外,还应加强游客环保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爱护生态环境。

  三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文旅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要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推动“文旅+”多领域融合,如文旅与教育融合开展研学旅行,与体育融合举办马拉松、自行车赛等体育旅游赛事,与农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陕西袁家村以乡村民俗文化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集美食、住宿、手工艺品制作等为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成为乡村文旅融合的典范。另一方面,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中,提升产品附加值。故宫文创产品以故宫文物为灵感,开发出书签、笔记本、饰品等文创产品,既传播了故宫文化,又满足了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四是推进智慧文旅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旅产业带来新机遇,要大力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与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景区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收集游客流量、停留时间、游览路线等数据,根据数据分析优化景区服务设施布局,调整旅游产品供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览、语音讲解、在线客服等服务,提升游客游览体验。例如,一些景区推出的智能导览小程序,游客通过手机即可获取景区地图、景点介绍、实时导航等信息,方便快捷。此外,还可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如位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其沉浸式体验效果就备受观众赞誉。

  五是鼓励创新发展。创新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鼓励业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在业态创新方面,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延长旅游产业链。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代文化为主题,打造出夜间演艺、美食街区、灯光秀等项目,成为夜间文旅经济的标杆。在营销创新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游客关注。重庆洪崖洞通过抖音短视频的传播,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在管理创新方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文旅企业运营效率与竞争力。

  总之,文旅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通过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智慧发展和创新发展,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旅体验。(作者:黄杰,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首席专家)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