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攻坚期。民营经济座谈会在此背景下召开,既是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战略部署,更是对“两个毫不动摇”根本方针的宣示。
制度筑基与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信心。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如今,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2万多家,占比超92%;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世界500强中,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28家增加到34家。会议重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要论断,这一根本定位构筑了信心的制度基石。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必要补充”到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地位提升折射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成熟完善。会议特别强调,民营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贡献着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更是民生保障的稳定器,承载着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民营经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特殊作用愈发凸显,这种不可替代性正是信心的根本所在。
纾困清淤与改革赋能:民营经济突围的破立之道。 会议聚焦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在市场准入环节,地方保护主义通过行政手段构筑壁垒,例如融资层面,民营企业面临诸多难题,例如融资成本较同规模国企平均高30%-50%,且融资渠道相比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劣势;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以工程款延期支付、履约保证金滞留等方式形成的隐性负债,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公共项目时面临被迫承担财政转嫁风险等困境。
担当奋进与创新致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拓之策。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只有科学把握发展大势,研判宏观形势,才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坚定信心和力量。
当前,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各部门正在展开多方位调整。第一,针对市场准入方面开始着重清理基础设施以及能源领域等行业那些看不见的隐性门槛,健全负面清单制度,为民营企业进入市场打开大门。第二,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府搭桥让银行和企业直接对话,特别是给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发放利息补贴,相当于给银行吃定心丸,这样企业能更容易拿到低息贷款,而新推出的电子票据系统,也能把企业手里的应收账款快速变成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第三,针对令人棘手的拖欠款问题,规定地方政府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先评估自身的支付能力,对于缺乏支付能力的项目将直接予以停止,并将还款情况纳入官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第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可以使企业办事流程大幅简化,比如智能表格系统会自动核对信息,营业执照也可以做到在线秒批。第五,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涉企检查程序,纠治行政处罚裁量权滥用、任性执法、随意执法、过度执法,以部门权力与责任清单提高行政效能。第六,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开发营商环境监测系统。从破除市场隐性壁垒,到创新融资支持机制再到构建智能监测体系,这六大措施有助于系统性破解民营企业发展梗阻,着力构建从准入公平到权益保障的全链条制度支撑。
未来民营企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靠国家专心呵护扶持,企业家自身也要修炼自我和展现自立自强的风采与担当。正如会议指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作者:阳旸、李仲达,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双循环格局下金融结构性失衡的经济效应及三维治理路径研究[21YJC790140]取得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