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经济取得耀眼的成就,获得多个“首次”和多个“突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峰。数据显示,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7.5万亿元人民币,首次以美元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服务贸易越来越显得重要。首先,服务贸易与教育、文化、医疗等民生领域高度关联,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我国消费升级。其次,服务贸易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有利于我国建设创新强国、知识产权大国。其三,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结构。我国是全球商品贸易大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也给我国带来巨额的贸易顺差。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存在较大的逆差,滞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即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这些政策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
新时期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新特点:一是服务贸易总额持续扩大。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9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9%。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二大服务进口国,是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二是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传统服务贸易占比下降,新兴领域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旅游、运输占比下降,可数字化交付的进出口占比增长。2023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38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服务进出口总值的41.4%。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1290.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占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的33.4%。会计、法律、咨询、研发设计等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1651.1亿美元,同比增长8.4%,占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的42.8%。三是贸易伙伴地理方向多元化。我国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但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如东盟、中东、“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占比逐渐扩大,重点合作领域是数字基建、教育医疗等。四是我国服务贸易模式不断创新。如,我国设立12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如北京中关村、杭州高新区等,2023年数字服务出口增长40%。另外,我国在海南自贸港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据商务部2023年报告,取消限制措施70项,不断拓展服务贸易新领域。
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传统服务项目逆差显著。2023年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至1708.7亿美元,旅行服务、运输服务逆差分别为1817亿美元、841.8亿美元。二是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竞争力还需要提升。如知识产权使用费2023年逆差315.2亿美元,主要用于支付海外芯片、医药技术等专利费,约占逆差总额的80%。保险服务2023年逆差101.6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市场份额比中资金融机构在欧美份额多,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弱。三是市场开放不足。我国未放开境外学校办学限制,国内学校国际教育品牌建设滞后,我国学生的出国留学支出远大于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收入。我国限制数据跨境流动,据麦肯锡2023年的研究,国内数据本地化要求制约云计算、数字内容出口。
2025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我国要扩大服务贸易,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扩大开放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主要做法: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外资控股金融、教育、医疗领域,如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引进外资,发展金融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利用外资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层次,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医疗卫生的需要。二是试点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按照网信办规划推动上海自贸区跨境数据流动便利化。三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商务部主导RCEP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推动电子签名、数据存储等本地化要求松绑。四是争取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对标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
第二、培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是大力支持技术研发。如按照财政部2023年新政对软件、芯片设计企业给予15%的所得税优惠。二是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谋划遴选确定10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和15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集聚优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群品牌,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强品牌与文化输出。按照中宣部“文化出海”工程设立“中国服务”国际推广中心,重点支持游戏、动漫、影视等行业。2023年,字节跳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1200亿美元的收入,TikTok在美国的营收达到16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40%。今年春节《哪吒2》风靡全球,说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要加大挖掘文化出海的潜力。当前杭州正试点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打造服务贸易展示平台,要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国潮出海。
第三、优化传统服务贸易结构。一是旅游服务升级,推广“智慧旅游”。文旅部规划2025年前建成30个国际旅游枢纽城市,吸引海外游客。2024年,我国免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入境旅游,入境游翻倍增长,旅游服务贸易有较大的改善。要继续实施免签政策,结合最近红火的“跟着电影看中国”活动,把影视作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既推广中华文化,又推广中国旅游。二是开发高端医疗旅游。如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吸引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养老、保健、治疗。三是国际运输服务提质。交通运输部支持中远海运、顺丰航空扩展国际航线,目标是提升自主航运份额至50%。海关总署也在试点建设中欧班列数字口岸,努力提升通关效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运输公司的市场开拓,扩大国际运输服务。
第四、努力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一是扩大数字服务出口。支持云计算企业(如阿里云、华为云等)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数据中心,努力争取扩大海外营收占比。二是推广“数字内容工厂”模式(如阅文集团海外网文平台),力争2025年网络文学出口额有较大的增长。三是吸引高端服务进口替代。鼓励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如特斯拉上海研发中心,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带动本土创新,减少关键技术进口。四是实施“国际教育本土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办国际学校,依照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目标,争取2025年来华留学生达50万人。同时办好本国教育,提高中国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作者:林学军,暨南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