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新的一年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一战略部署充分反映了下好创新“先手棋”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这不仅为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会议提出,要利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一方面,要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支撑,推动制造业从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绿色转型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要加强绿色技术应用,降低传统产业的资源消耗,推进全产业链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与此同时,会议还明确了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优化市场环境的必要性。这一措施旨在引导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优化市场环境,企业将更专注于创新和长期发展。此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创业投资、耐心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
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完善科技资源配置和深化国际合作,中国在若干关键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优化创新环境将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会议还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不断升级的根本,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保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开局打下基础的重要节点。在这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的战略性意义,也进一步凸显出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作者:庞铭,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讲师;何地,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