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持续推进,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质量水平。自2020年起,已累计批准新增专项债额度高达18.7万亿元,惠及约13万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2024年度专项债新增额度为3.9万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年新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并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是激活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专项债发行规模的扩大体现了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这一政策不仅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且通过增加资本金比例,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协同。专项债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稳定就业市场,并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此外,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扩大内需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预期收紧的形势下,亟需用好专项债这一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面对目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专项债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来源,弥补了目前财政压力大,资本金无法到位的情况。
专项债的投向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拓宽与深化,不仅巩固了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基础领域,更积极向新能源、新基建等前沿阵地迈进。这种转变既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回应了国家发展战略。在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储能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基建方面,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专项债比例不断提升,有效支持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项目,有效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从而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项债在信息网络建设领域的占比不断扩大至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这些领域因其高度的技术密集性和创新性,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发行专项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好项目和好企业,也能在不断优化的信息披露环境下增强透明度,缓解融资方和投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传递信号、撬动资金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专项债不仅作为直接的资金来源,也可能发挥着与政府引导基金相类似的信息传递作用,通过其投向选择和政策导向,向市场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有效吸引并带动了更多民间资本的跟进投资,有效地培育了新质生产力,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提高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比例,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各领域的投资项目,将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提升,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门槛,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更好地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领域拓展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促进投资的稳定增长,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比例,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增强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
除此之外,拓展专项债领域还体现了其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的独特作用。当前推出了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其中包括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以及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将地方化债资源提升至10万亿元。用于化债功能的专项债不仅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而且对激活市场、稳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发行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专项债来置换原有的高成本隐性债务,可以显著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和利息支出。此外,专项债的发行有助于畅通地方资金链条,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可以灵活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以及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保证需求端的稳定,以抵御外部环境的冲击,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这不仅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能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适度扩大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拓宽其投向领域,并相应提高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是一项旨在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政策举措。此举不仅有望提升公共投资的使用效率与成效,而且能够通过精准的政策导向作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新潜能,为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提供坚实而可持续的财政支撑。这样的政策安排,充分体现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政府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与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态度与前瞻视野。(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东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24XNN00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