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商业银行参与科技金融服务再掀新高潮。为做实落细科技金融工作,2024年众多商业银行将科技金融上升到银行集团战略层次加以规划,不仅出台详尽实施方案、还在总行层次成立科技金融领导小组和专门科技金融管理或运营机构。
然而,针对科技金融服务的一些难点、堵点与痛点问题仍未彻底解决,部分从业人员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之科技金融新篇章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深,其工作思维、能力与方法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巨变所提出的新要求。一些做深落细科技金融的支撑制度或实施流程与方式还需持续完善。在这个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国有大行“企业大学”的教育培训研究功能,主动适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关于“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的新要求,帮助从业人员强化科技、产业、金融交叉认知、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性、差别化科技金融产品组合架构及与之适配的风险分散或分担方案的设计能力,改进科技金融服务流程和客户拓展方法,了解金融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工作技能,熟悉“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系列支持政策,意义重大。
站在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新高度,创新国有大行“企业大学”科技金融办学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赢得全球创新优势竞争,“十三五”“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发展大国(地区)或强国(地区)逐步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重心前移,把成为科技大国或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列入经济发展战略核心目标。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高度。创新能力、底气、后劲都来源于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由“大国”向“强国”转变增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力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作出系统部署,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突破传统员工教育培训局限,比照大学运行模式设置的国有大行研修中心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产教融合衔接、高等专业教育和商业银行企业员工持续进修成长迭代升级的主要阵地。以国有大行研修中心为代表的“企业大学”因其产学研一体化组织架构,在主动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支持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国有大行“企业大学”有责任站在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之科技金融新篇章的政治高度创新办学定位,主动融入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以优质教育培训和智库研究成果助力探索商业银行主动介入和服务科技金融的实践创新。
缓解科技金融高层次人才供求矛盾,当务之急是释放“国有大行”“企业大学”功能。搞好科技金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部署“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新蓝图中,把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列为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任务之一。据课题组调研,欠缺“懂科技”“懂客户”“懂市场”“懂综合金融”的复合型专业服务团队或专业水平亟待提升正成为制约商业银行落深做细科技金融的关键因素。科技金融是涉及科技、产业、金融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国内高校尚没有直接开设科技金融本科专业。为缓解科技金融高层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早期也有极少数高校或研究院主导开设以“科技金融”为名称的培训或研修班作为人才培养替代模式,如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龙环商学院就共同举办了“科技金融高级研修班”。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5篇大文章之首以来,具有远见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校也开始尝试加快探索硕士层次以上的科技金融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4年8月18日启动首届高金金融MBA“科技金融实验班”,推出对应培养体系与课程模块。与此同时,政府和高水平研究单位今年以来以“科技金融”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专题培训也明显增多,如2024年9月5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外滩金融峰会设置了以“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为开展科技金融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培育科技和金融领域复合型人才,科技部也在发力牵头打造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研究机构,并于2024年9月5日联合上海市政府成立科技金融联合研究中心。
总的来看,现有高等教育体系难以在短期快速供给科技金融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商业银行探索创新科技金融的迫切需求间矛盾在短期内较为突出。政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之科技金融新篇章正酝酿新一轮的改革支持决策;一批新型科技金融研究机构刚刚起步。在此背景下,响应2023年中央工作会议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体现商业银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并有所作为,当务之急是充分发挥国有大行“企业大学”产学研一体的教育培训研究优势,弥补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突出短板,在探索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之职业教育领域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新标杆。
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引领,贡献科技金融的“企业大学”智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企业大学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高等专业教育和企业适用人才需求“最后一公里”,从而彻底解决高素质人才培养供需“两张皮”问题的重要载体。相对于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企业大学”因其与企业主体特殊关系和办学定位,更能设置出以问题为导向、兼具理论创新和可实践运用的课程体系,以弥补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主设置课程、对应用场景和核心要点把握不足的缺陷;相对于外部零散培训,“企业大学”不局限于零散课程拼凑和简单培训,而是立足构建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与受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密切联系的学习地图、课程体系和能力模型,从而更加契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准适配高质量人才与智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大学”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目前,“企业大学”融入高质量教育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成为被忽视但可大有作为的短板。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抓手谱写商业银行大学赋能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新篇章,需利用其产学研一体化的突出优势,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融入课程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研究。在科技赋能教育方面,不局限于总结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工具、做法、政策和实施效果,而是立足党中央、国务院和建设银行总行最新科技金融发展要求和探索方向指引融入课程设计。例如,将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可行办法,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体系架构图谱与产品组合新设计,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可行路径与主要风险点,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新设计,银保联动等融入课程体系,为受训学员拓展工作眼界和提升能力提供前沿指引。在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坚持贯彻创新理念,立足依托“生态圈”的开放式办学,发力战略培训、资源整合、知识图谱、产教融合图谱、生态技能图谱、生态逻辑圈形成立体化教育生态体系,放大科技金融教育培养人才支撑探索具有国有大行特色的科技金融实践创新的效果。在人才支撑教育科技方面,除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团队紧贴商业银行急需解决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和及时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充实课程内容外,充分运用调研收集案例和学员研讨案例形成紧贴实践的典型案例库,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为一线员工创造科技金融新实践持续助力。(作者:唐龙、单位:重庆科技大学;梁世斌、许军平、王晓杰、陈熠熠,单位:建行研修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