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市,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在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时,总书记对大家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实现西部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离不开民生工程的支撑。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在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不断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不断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一是增进民生福祉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新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民生问题已经从过去“有没有”的问题转变为“好不好”的课题。只有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二是增进民生福祉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始终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建立完善更高水平的民生基础设施。夯实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民生保障托底工程。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实其民生保障功能。一是夯实民生底部根基。西部地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补齐和有序更新交通、卫生、医疗、保育、养老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西部互联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民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更有保障、更高质量、更有预期的条件,切实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西部地区农村地域宽广,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补齐“短板”助力乡村振兴,重点是强化水利、交通、医疗、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投资,为农民创造更完善的生产条件和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三是要持续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在进一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软实力”,真正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加快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中西部地区在某些先天自然资源方面具备比较优势,要积极依托本地区资源禀赋,发挥好资源转化的应用价值,变资源为资产,明确地区功能定位,做到权责统一、权益共享,最终要将利益普惠到老百姓身上,扎实提升民生短板。例如,粮食主产区应在粮食加工的价值链、产业链方面深入做文章,打造地区响亮品牌,进一步释放粮食精深加工的附加值;绿色资源富集区域要进一步秉承“双碳”发展理念,坚持用绿色创新的发展方式放下低端落后的“包袱”,大力推广运用绿色低碳技术,鼓励企业开展生产装置技术改造、节能降碳和能耗提升改造,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清洁、新型的风、光、电能源,实现低碳甚至零排放,实现能源强民生、富民生。在生态资源区域,要积极做好生态价值产品的挖掘,特别是云贵川特殊地形地貌的生态旅游区,是中国乃至全球的旅游珍宝资源,应不断修复生态环境,多元化丰富旅游业态。搭建东西部互动发展的“碳协作”平台,应用碳市场交易将得天独厚的山水湖草沙资源转化为居民收入。
强化民生先进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东部及沿海地区要积极通过示范、帮扶、支持等方式,带动和激励中西部民生板块落后的地级市,形成先进帮后进、带后进的效应,走向共同富裕,缩小东西部民生板块的差距。打造一批、树立一批东西部民生协作项目,作为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推广交流,并在全国进行宣传和推广,打造东西部协作推进民生建设的成功典范。“输血”重要,“造血”更关键。西部城市要主动对标对表东部发达城市,转变地方政府政务理念,激发内生动力,做好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和对上争取,完善自身发展民生的保障措施,与发达城市的外带动作用相互融合,进一步推进西部民生工程落地落实。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要将“民生为大”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转变新发展阶段下的发展理念,在惠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至民生改善。同时国家针对西部落后地区有特殊扶持政策和规划,通过对接国家政策分门别类策划一批项目,特别是围绕民之所需、补齐短板,生成民生项目,将后发优势转化成民生优势,地方政府与人民共建共享经济建设成果,使老百姓有可感可及的民生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者: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刘航、林华兵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