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候变化已是人类迫在眉睫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普遍共识。作为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危机的关键举措,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正不断加速,清洁能源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全球将需要达到45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大约4倍。此外,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我们需要在2030年之前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并在2030年代初将全球绿色能源投资从目前的每年1.8万亿美元增加至每年4.5万亿美元的规模。
因此,针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尽管有指责说中国“产能过剩”,但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需求在世界范围内远未达到所谓的产能过剩,且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现在,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中国可以与欧洲国家、美国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等合作,利用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能优势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
中国廉价、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板等畅销海外,不失为中国对世界的一种补贴,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积极贡献。正如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进一步拓展了人类活动空间,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产品也能助力各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如果因地缘政治冲突、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而对美欧等出口与中国出口区别看待,甚至阻挠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生产或销售,那无疑是一种双标行径,不利于应对气候危机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能源及气候危机,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即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在为类似类型项目提供绿色融资。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G7、G20及金砖国家等应共同合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找到解决方案,并让所有国家都支持这一点。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期盼,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所在。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到了全球的2/3,对全球变暖负有历史责任。相较而言,中国、印度等南方国家工业化发展历史还比较短,甚至有发展中国家刚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不久便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挑战。
中国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突破为各国应用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设备、推进低碳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相较于对其意识形态化和指责攻击,不如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应用。
对此,关于全球能源的绿色转型,有以下方案可供参考。
首先,美欧等国可利用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优势,允许中国企业在当地经销产品或投资设厂。中国新能源企业去外国投资设厂可以为当地带来高质量的清洁能源设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当地提供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因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而阻挠中国企业开展业务,有损当地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利益。
其次,中国企业可到非洲、拉美及亚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中国开发的廉价能源技术,结合当地需求进行推广应用。以非洲为例,能源短缺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仍将有6.6亿无电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区域。发展新能源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年来,中国携手非洲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新能源项目,未来可加大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力度,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带去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
第三,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预算短缺问题,可在推进俄乌、中东等地缘政治热点问题缓和的基础上倡导各国增加用于绿色转型的预算支出,减少军事预算。如果每个国家都增加1%的预算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绿色转型,而不是超支2%甚至更多用于军备,那么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作者: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原国务院参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