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技金融列为5篇大文章之首,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今年两会期间,“五篇大文章”也首次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彰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值得密切关注。
自1993年深圳市科技局第一次把科技和金融简写成“科技金融”以来,为更好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在政府主导或引导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并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探索,在全国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运营模式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商业银行通过融入政府主导或引导的科技金融生态圈,依托政府补贴、担保或风险补偿等支持手段参与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成为科技金融服务的重要生力军。同时也要看到,商业银行因其信贷审批标准和风控要求与科技企业轻资产结构和高风险特征间的内在矛盾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其独立市场化开发并运作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积极性。随着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进入新旧转换期,以创新优势竞争谋求未来发展至高点成为各国国本之策。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模式正从“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三角循环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我国高科技自立自强,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金融强国,迫切需要占我国金融资产绝对优势的商业银行在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从科技金融服务重要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
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与发展科技金融的重大意义。随着债务信用标杆成为驱动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曾经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房地产、基建等高杠杆行业发展到今天,因在实体层面增量空间逐步达到市场“天花板”和在金融层面过度资本化积累了大量风险,甚至成为进一步持续增长的负担。与此同时,过度资本化所催生的金融泡沫与金融机构追求短期利润相互推动,导致金融机构压缩能创造财富的研发和制造等部门所需投入资源占比,导致实体经济部门创新与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降低,造成经济结构畸形化。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动荡的年代。世界各国不约而同认识到,只有依靠创新培育新增长点、探索新发展模式,才是摆脱困境、壮大实体经济的根本出路。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特别是具有颠覆性特征的领先科技实现商业化转化,近20年来产业发展出现一个重要新特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行业颠覆价值的中小型企业在不到20年甚至更短时间跃升为世界级龙头企业或为传统龙头企业赋能。因而,应对国家经济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熨平经济周期性过大波动、保持发展韧性、提升发展质量,就需高度重视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企业诞生与成长能力。打通“创新—科技—产业”链确保运用先进技术促进新产业培育与成长、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成为事关国家兴衰和发展后劲的核心关注点。科技企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对金融服务需求更为迫切,不少高价值科技企业因无法满足持续资金需求而遗憾出局。为防止具有行业颠覆影响的企业因金融支持缺位或不到位突然夭折,急需发展与创新科技金融,立足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解决科技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突发问题和金融服务急迫需求,确保新兴和高价值企业能稳定发展并最终对产业结构向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需要商业银行担当科技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制造业因可盈利能力变弱、拓展市场空间难度增大和增速减缓甚至部分行业迁出或萎缩,以及存贷利差减少挤压金融机构利润空间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拓展新利润来源的战略性选择面临挑战。过于重视短期利润最大化使商业银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赋能创新经济体系以夯实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和优化产业结构。其结果,导致近20年来过多金融资源投入在资本化商品而非能创造财富的研发与制造业投入上,使相当资金在金融系统内循环、整体经济寄生化。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就是要避免金融像失控的野马过度膨胀并造成对实体经济的损害。商业银行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要求,急需把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列为经营决策的优先选项,克服短期主义贪婪,立足长期主义培育“耐心资本”“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以发挥主力军作用为目标加快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实现从科技金融服务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是商业银行落实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努力方向,需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加积极加入并在改善科技金融供给生态、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决定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强度、支持科技创新与科技企业成长质效的关键努力方向是解决好银行强风险管控与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成长强不确定性的内在矛盾,并创建更加适配科技金融特点的组织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摆脱对政府支持的过度依赖,抓住市场定位、组织体系、支持政策、产品服务、生态运营等核心环节,主动探索和创新市场化的科技金融产品与运行机制。
更加精准定义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市场定位。要进一步厘清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业务边界与交叉关系,突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与科技企业成长的血脉和核心竞争力功能,更加精准定义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市场定位。特别是要依托商业银行最高管理层级而非某个具体业务部门统筹协调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三者关系,形成分类型、分层级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系统性业务运行框架和金融产品交易架构。力争在解决好依托普惠金融发展科技金融的局限性和数字金融对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创新强度不够两大突出问题方面取得新成果。
加快推动商业银行适配展业科技金融业务的组织体系改革。不能仅仅将科技金融服务局限于服务模式变革,而是以发展科技金融为契机,创新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并为之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的新机制。加快探索以项目、业务为中心而非部门为中心的科技金融产品供给组织方式探索。条件成熟时,可专设科技金融支行或运营中心,归口管理科技金融业务,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拓宽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视野。在继续发力适度提升科技金融不良贷款容错率、明确免责条款、加强政府政策利用、制定奖励政策的基础上,从更宽广视野去完善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支持政策。把握保护创新与风险控制间的平衡度,创建与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相匹配的激励性政策,力争在探索集成式服务的奖励绩效分配结构改革、创新科技金融业务流程管理、丰富科技企业客户管理渠道与模式、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框架下盈利模式改革、加强对基层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创新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把产品服务的重点从聚焦促成单一金融产品交易转向以客户多元与持续需求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分阶段、递进式综合集成服务。抓住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创新给商业银行科技化带来的新机遇,将银行科技创新的重点从渠道创新向业务创新延伸,独立开发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创建更多基于先进技术运用的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在“股权+债权”“融资+融智”“表内+表外”“行内+行外”“境内+境外”等综合交易服务框架下,主动创新更多全功能、个性化、一揽子科技金融解决方案。
努力提升以银行为中心的科技金融生态圈运营质效。以大型银行为中心主动探索与政府、合作单位、第三方社会组织、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率。加强银行集团层面“股贷债保”联动金融工具的顶层设计,将科技金融服务重点从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增量扩面转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伴随科技企业成长。(作者:唐龙,重庆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宏观察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