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会议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围绕这个重大课题,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组织发布了《黄河口大米独特品质挖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经过对东营黄河口大米和非盐碱地大米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东营盐碱地大米的三个独特特征:(1)黄河口大米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2)黄河口大米钾、磷、钠、钙、锌等矿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大米。(3)东营黄河口大米抗氧化性显著高于同品种非盐碱地大米。
笔者2023年曾走访调研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面积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其中盐碱耕地19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广袤的盐碱地,是东营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潜力巨大的后备资源。向盐碱地要粮食,向盐碱地要产量,是东营的不懈追求。近年来,东营市依托黄河入海口独特的资源,打造了黄河口大米、大闸蟹、滩羊、海参、莲藕等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建立了以“黄河口农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农产品母子品牌矩阵,大闸蟹、滩羊、大米等“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成为东营的“金字招牌”,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但总的来说,“黄河口农品”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比较小,没有达到应有的品牌影响力。开车来东营旅游、出差的,很少有人会带上几袋东营的大米、花生、面粉等农产品回去,更不用说长期食用黄河口农品。
挖掘盐碱地资源优势,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当地人都说黄河口盐碱地农产品品质很好,到底好在哪里?一直缺少精确数据支撑。2022年,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对东营黄河口大米的品质进行挖掘分析评价研究。以东营市主栽盐碱地大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对蛋白质、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维生素E、维生素B6、烟酸等维生素,钠、钾、钙、锌、磷等矿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总酚、总抗氧化能力等功能性成分及指标进行测定,挖掘黄河口大米的独特品质和优良特征。
报告明确了东营市“黄河口农品”品牌的含金量,下一步应着力挖掘沿黄沿海盐碱地资源优势,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聚力推动乡村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作者:朱大洲,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