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无疑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十四五”时期中国人口总量将转向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由缓速增长期转变为快速发展期。现有研究和既有实践证实,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双向的,其影响机制也十分复杂。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阻碍科技进步,人口老龄化令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的中位数上移,老年人的创新精神和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因而不利于技术进步。老年人的学习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学习动机都将减弱,因而不利于新兴技术的使用与扩散,抑制具有创新与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的涌现,并会导致技术溢出效应下降。近年来,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视角下,认为人口老龄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人口数量和质量替代理论认为,虽然家庭生育率存在下降趋势,但子女受教育程度将获得提升,因而会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将引致“第二次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也会诱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使用资本与技术替代劳动,进而会促进偏向型技术进步。
事实上,无论是“消极论”还是“积极论”,人力资本质量和生产要素禀赋结构是最为重要的中间变量和作用机制,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是紧密相连、互为作用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科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第一支撑作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由此,如何削弱和化解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负向效应,发挥和强化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效应,是我国从中度老龄化社会过渡到深度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议题。
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化背景也为此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人口结构转变,最显著的特征是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并将加速发展。19世纪中叶以来,法国等欧洲国家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后发达国家渐次步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进一步向高龄化发展,多数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速度加快。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对为老服务科技提出更多的需求。为此,中国应紧紧抓住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时机,积极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健康老龄化的全球行动计划,加强政策交流、项目对接、技术合作、产业投资,拓展老龄领域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方面,以科技赋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化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负面影响,强化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效应。(黄石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