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不移地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点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就要直面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据《世界贸易统计评论2022》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商品出口占到世界出口的15.5%,位居世界第一位,当年美国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的8.1%;2021年中国商品进口占到世界进口的12.2%,排名世界第二位,当年美国商品进口占世界进口的13.3%。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约合69141.1亿美元,约占世界商品贸易(2021年世界商品贸易额437120亿美元,含出口216780亿美元、进口220340亿美元)的15.82%。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中国人口为14.13亿人,而2021年世界总人口78.75亿人,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7.94%。
据此,相对于世界超大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内贸市场规模从1999年占世界商品贸易比重的15.88%下降至2021年的15.82%,中国人口规模也从1999年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15%下降至2021年的17.94%。因此,尽管中国是大国经济规模或超大市场规模,但是中国国内贸易市场规模相对于世界来说仍是相当有限的,中国内贸市场规模尚不到世界市场的16%。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青年失业率在走高。2023年4月18日,国新办举行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在走高。3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达到19.6%,比上月上升了1.5个百分点,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同时,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
事实上,为解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提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由此,作为积极应对后疫情时期叠加美国对华经贸摩擦升级的有效政策,坚定不移地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双循环市场交集来积极拓展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实现扩大就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稳外贸稳外资稳就业,助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与全球生产体系的融合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跨越式发展。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伴随着国内外市场扩大,其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其中,中间品进口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统计,2020年中国进口中间品达1.56万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商品总进口的75.71%,占当年全球中间品进口的16.17%。庞大的中间品进口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运行提供了要素支持,但同期全球生产的不确定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构成了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了深度调整。特别是,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带来的破坏和撕裂,导致中国进口供应链风险上升。
并且,中国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变得严峻。2021年2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国务院发表“关于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讲话”中把中国界定为“最严峻的竞争者”。拜登提出“我们还将直接应对我们最严峻(mostserious)的竞争对手--中国给我们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带来的挑战……但是,我们已准备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时候与北京合作”。据此,拜登总统上任伊始,就已经将中国定位为“最严峻的竞争者”,拜登也认识到在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危机和核扩散等全球性挑战问题上,美国仍要准备与中国合作。2021年3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2021年贸易政策议程》,宣布将继承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并在钢铁、铝、光纤、太阳能等关键行业寻求与盟国合作对抗中国。2022年7月19日,美国参议院更是通过520亿美元芯片法案,要求美国补助的企业10年内不得扩大对中国高端芯片的投资,明目张胆地意在锁定中国高端芯片未来10年的发展。可见,自诩为高度市场经济运营的美国也开始急于通过政府战略或计划来干预市场、引导行业政策,试图遏制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2022年8月9日,美国白宫声称“芯片和科学法案将降低成本,创造就业,加强供应链,对抗中国”。由此,美国拜登政府强化美国供应链重塑政策将中美关系推向了脆弱的悬崖边缘。
新形势下,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不过,在短中期内国内收入和就业没有显著回暖的情况下,想要通过扩大内需缓解中国外贸外需下滑并不容易。因为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要有就业、有收入。国内收入和就业越是没有明显的改善,那么民众就越不敢消费,需要自身来构建预防性保障。据此,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稳就业稳收入,从而促进实现扩大内需的功效,助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可喜的是,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因此,在中长期内,中国更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和留住好跨国企业,大力改善和形成全社会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的社会氛围,这样就自然地融入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大循环,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大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市场交集,以形成有效的统一大市场,进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双循环格局下中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研究”(22JJD790013)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