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四月宏观经济数据后,由于4月份CPI同比增速创26个月新低,而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引起了人们广泛讨论。此前3月份CPI的走低就已经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通缩的讨论,我们的回答是没有,4月份就该疑问我们依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后续依然大概率不会出现通缩。
一、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介绍2023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就CPI的表述我们非常支持,“总的来看,价格涨幅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实际上4月CPI增幅较低事出有因,干扰因素不可持续,如去年四月食品、能源价格上涨因此比基数较高等原因。而PPI的下降则会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有望回升。付凌晖同时认为,“从下阶段情况来看,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这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后,需求的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持续以及翘尾因素减弱。但这些情况并不能支持中国经济进入通缩的结论。
二、中国经济将迎来强劲复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的4%左右的增长率,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5%。一季度消费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高级研究员何青指出“综合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去年同期基数影响,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在7.8%左右。”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五一假期实现的国内旅游收入已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中国消费市场势头强劲,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服务需求也将稳步扩大,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三,复苏预期得到金融财税数据支持,CPI大概率将于6月底迎来拐点
除上述宏观总量数据外,复苏预期在储蓄、工商等部门的数据中都得到支持。据中国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储蓄的大幅减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虽然有媒体认为存款是大搬家去了理财,但信心恢复、投资实业,也可能是存款减少的一个原因。
国家税务总局5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48万户,同比增长28.8%。20个行业门类中,17个行业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同比正增长。上述储蓄大搬家的去向,除了消费、还贷、投资金融市场等因素外,4月份多增加的这148万户新开的店新开的公司,完全可能是存款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店开公司,总是需要取钱预付房租、装修、购置设备的,这部分开支绝对不小,特别是,这部分开支跟旅游消费不同,它们是会形成后期经济增长基础的。
综上我们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一定会超过5%,下半年经济会更好。如果疫情控制较好,哪怕海外暴发经济金融危机,中国全年实现5.5%的目标,问题不大。国际上相关机构也支持这个结论。根据联合国5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局势与展望2023年》报告,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从1月的4.8%上调到5.3%。我们预估,随着居民消费恢复与投资信心的增强,未来几个月,会看到产出和经济恢复的加速,6月底7月份CPI会形成拐点。(作者:戴稳胜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