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地区,涵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囊括充满活力的东北亚、东南亚以及资源丰富的中东和非洲,还包含了世界上几个全球商贸咽喉要道的地区。今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访问韩国、日本,举行美日印澳“四边会谈”,并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亚太经济框架”(IPEF),这极大地凸显了美国以地区合作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意欲在制造业、芯片、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等方面全面围堵中国的地缘政治意味。
一、“印太经济框架”的实质与影响
首批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有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而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并不是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它的根本目的是补全“印太战略”的经贸短板,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旨在数字经济、供应链、绿色能源和反贪腐四个关键领域建设排除中国的的一体化联盟,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图主导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则和标准,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秩序,针对中国意味强烈。正如王毅部长所指出,“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印太经济框架”的主要目的,首先是对冲“一带一路”倡议,削弱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其次,在科技上全面封锁中国,切断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流,阻止中国的科技进步;其三,利用盟国排挤中国对外经贸,阻断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把中国排除在国际经济体系之外;其四,以美国和西方的标准来确定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规则,掌握世界经济话语权、主动权;其五,利用“印太经济框架”,搞“小圈子”以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政治施压,恶化中国和平发展大环境。
如此一来,“印太经济框架”一是会恶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印太经济框架”强化了美国的“印太战略”,补齐了“印太战略”经济上的短板,使美国可以使用军事和经济手段在印太地区推行美式霸权。美国一方面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拉拢盟友在印度洋、太平洋横冲直撞,挑起事态和争端,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并以经济利益诱惑相关国家,拼凑区域的反华、制华集团。这无疑破坏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威胁我国海上贸易运输线的安全,甚至影响到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二是会毒化中国周边的经济环境。“印太经济框架”大搞价值观外交,以各种借口对中国实施各种经济制裁,抵制中国产品,或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等。同时,对中国投资实施严苛的安全审查,并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切断中国高新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印日澳还联手启动“供应链弹性倡议”(SCRI),试图推动外资从华撤离,动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地位。这将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是会给“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造成阻力。“印太经济框架”一边推出多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扰乱“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进行,一边以美为首的国家还抹黑“一带一路”倡议是债务陷阱,破坏环境,贷款条件不透明等等,意图遏制中国在沿线国家不断提升的影响力。
四是重提意识形态差异,会加剧对抗风险。“印太经济框架”维护美国及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将中国定义为世界经济秩序的挑战者,从意识形态上面来看待经济关系,联合盟友遏制中国,搞去中国化,这将使全球经济严重分裂,区域经济碎片化,不利于全球经济尽早摆脱因疫情、俄乌冲突及通货膨胀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应对“印太经济框架”的策略
今天,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美国想通过画一个“印太经济框架”的大饼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图谋必将破产,其利用经济诱饵拉拢东盟国家选边站队的做法也注定失败。
加强反制裁措施,提升自身实力。我们一是要加强反制裁的措施,提前做好经济布局,降低经济风险,研究应对预案,有针对性、有理、有利、有节开展斗争。二是要意识到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建设完善我国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各国创新的资源,创新的比较优势,广纳全球科技人才,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三是要更加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军队、国防,以此确保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主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首先是坚持推动亚太区域合作,有条不紊扩大开放。一方面,进一步开放外资的准入领域,降低外资准入门槛,改善营商环境,以中国的超大市场吸引国外资金到中国投资经营。另一方面,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经济合作,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的层次,实现互利共赢。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其次,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与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其三,加强与印度及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当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涨,粮食短缺,南亚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遭遇包括金融、财政和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困难,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面临经济危机,中国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度难关。其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在沿线各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造福区域内各国人民,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行列,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
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及话语权。首先,以“一带一路”国家签订的共识为基础,主导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谈判,主导一些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的制定,如数字贸易的规则、国际投资的安全标准、全球反腐败的准则、绿色生产的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标准等等,并通过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组织等)推广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掌握国际经济主动权。其次,要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大力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市场经济、私有制当作所谓公平竞争的先决条件,反对以此排斥异己,干涉他国内政,制裁别国经济。最后,进一步加大对国际组织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在数字贸易、全球气候变暖等新议题中有效发出中国声音。(作者:林学军,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