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当地时间2021年12月3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遭遇集体大跌。据网络数据统计,市值一夜蒸发2587亿美元,折合1.6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1家跌幅超30%,7家跌幅超20%,87家跌幅超10%,146家跌幅超7%,185家跌幅超5%。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跌幅为0.1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为1.92%,创2021年10月中旬以来新低,衡量中概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暴跌逾9%。对比来看,从年初至今,受益于美国政府实施的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计划,美国股市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牛市,其中,道指涨幅为12.98%;纳指涨幅为17.05%。造成中概股走势与美国股市严重背离的因素复杂,耐人寻味,如何正确看待及应对更需要政治智慧与定力。
市场人士认为,中概股走跌的因素可能是以下两方面。
第一,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简称HFCAA),影响了市场对中概股的风险偏好,引发大跌。该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并要求这些企业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师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标准,包括提供上市公司审计底稿等信息。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所要求的报告,允许SEC将其从交易所摘牌。由于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数据密集型的互联网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审计记录文件中可能包含的原始数据,如用户信息、企业与政府往来信息、企业信息等,涉及中国国家安全,中国相关法律禁止中国公司向境外机构公开这一类敏感信息。中概股公司无法做到既能满足美国监管当局的要求,又能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上市不到半年的中概互联网出行龙头“滴滴出行”宣布退市,引发投资者对于中概板块的整体焦虑。自今年6月30日“突击”上市至12月3日发布退市公告,滴滴出行股价整体跌幅达53.15%,市值蒸发约超300亿美元,其中12月3日单日跌幅更是高达22%。
第三,受海外媒体借恒大违约唱衰中国经济的影响。12月3日,中国恒大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发布无法履行2.6亿美元债务担保责任的公告,恒大首笔美元债务违约推高市场对中资企业风险担忧。海外媒体忽略中国各部委对于恒大事件为个体经营事件的定调,借机再度唱衰中国经济,炒作“中国风险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资企业风险的担忧。
事实上我们认为,这次中概股大跌,主要还是受中美利益博弈的影响,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是否应全面无死角履行美证监部门的监管要求有不同理解。同时这次中概股大跌主要是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与金融维稳的需要,使美政府有强烈的需求放缓与中国对抗,另一方面其国内政治斗争又使得没有哪方愿意切实表现出这种需求,于是一方面对中国示缓,另一方面以中概股为由表现对中方的强硬。
基于中美矛盾加剧的现状,部分中概股寻求退市并回国或转香港上市。对此我们认为,从政府角度,一方面应在外交层面谴责这种政治操弄与打压中国公司的恶劣行径;另一方面应毫不动摇坚持原则,即便有中概股因此而退出美国股市也应坚持本国利益优先。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在作退出美国市场安排、寻求香港或大陆上市的中概股,也应坚持标准,符合标准让上,不符合标准不让上,绝不要因其他因素而放松监管要求。(作者:戴稳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