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关村论坛视频贺信指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论坛开幕,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争取取得更多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要抓好应用研究、创新成果市场拓展,让关键核心技术产生更多的价值。无疑,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借力中关村论坛为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创新加重砝码、指明方向。我们认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以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军创新型国家前列,全面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
一、积极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攻关基础研究能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优化建设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内在需要,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指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聚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领域,依托国家优势资源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实施好已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上,陆续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国家借助大力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自身强势的综合实力和优势的科技资源,搭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加速汇聚一批高水平的创新资源,为战略科技力量组建提供支撑;汇聚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实验室和科技领军企业,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以北京为例,北京具有先天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国家级创新平台等资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比如,组建国家实验室,牵头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面向全球高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等,通过发展高水平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二、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强化技术价值创造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十三五”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快速增长到近15%,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未来产业开始孕育发展,有效支撑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成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力抓手。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引领能力不足,依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高精尖关键产品自主生产能力薄弱,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足等明显短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未来产业发展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为依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技术价值创造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体系,强化政策系统配套能力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往往是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着力点,在国家宏观战略与规划指明方向下,相关的政策配套支持尤其重要,否则战略与规划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真正的力量。配套政策需突出三点:一是系统性,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战略和政策,避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碎片化,要体现政策的体系化整体化协同化,比如考虑不同部门之间协同,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人才供给、平台支撑、市场环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体系化设计相关配套政策,政策措施系统性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各部门政策协同激励;通常提到的举国体制发挥作用其实是一整套政策体系组合支持,包括地方的支持。二是选择性,政府支持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领域没有时间限制持续支持,需要遴选一些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领域重点支持,由于资源稀缺性需要考虑支持的方式、力度和时间。三是国际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国际科技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世界科学家论坛、前沿技术领域大会等载体组织作用,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落地中国,提升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作者:陈芳,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