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刘鹤副总理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致辞,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刘鹤指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谋划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加快数字经济建设,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范式变革。”十四五“开局之年,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有望再担重任。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投资开始破局,不仅能解决短期经济增长问题,更是为未来5到15年奠定良好基础。
一、适度超前部署新基建,大力推动新基建应用场景设计
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是经济发展到数字经济阶段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是以数据为主要对象,以网络为载体,然后实现数据流通的一套设施。新基建轻物质、重技术,它本质上是在支撑数据的流动。新基建可以包含五个部分:”源、网、存、算、用“。新基建跟传统基建一样,是国家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新基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安全性。
为什么要适度超前部署新基建?一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已从消费端向生产端转移,数字经济进入以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新阶段,亟需构建新一代基础设施,为全社会提供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数字能力,助力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创新体系和新型生产范式,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二是从全球范围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度来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的新基建建设和升级,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来促进建设。适度超前建设,有助于我国掌握新基建发展的国际主动权。三是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性强、技术迭代更新迅速,部分基础设施进入的经济门槛相对较低,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和发展,同时发展新基建还将撬动广阔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应用市场,这为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新空间,应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度超前部署。
怎样适度超前部署新基建?为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未来投资将更多转向5G、千兆光网、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超算等新基建。新基建既要“建”好,同时又要”用“好,加强新基建与传统产业融合,建立与产业发展特征相匹配的服务能力,充分利用数字新基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服务延伸、产业协同、智能运行等能力。让新基建真正带动产业链向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链高端方向发展,更好释放新基建创新红利,全面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国内外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风险挑战。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持续强化互联网基础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基础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研发,逐步实现芯片封装和测试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芯片、基于开源指令集高端芯片、行业专用芯片设计;加快推进互联网普及应用,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助力数字产业数字化水平。
二、创新投资运营模式,促进新基建可持续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基建自身的科技支撑力量、承载的数据要素形态、面向的经济社会需求都与传统基础设施有很大不同。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新基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融合化,决定了它轻物质、重技术、边际成本递减、投资收益递增的典型特征,与传统基础设施在资源要素投入、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根据新基建的功用和商用的特性,可以将新基建分为公共属性、商业化较强和行业领域三类新基建,加快发展新基建,需要根据其自身特征,政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从其功用性、商用性来设计不同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吸引社会主体来共同参与。
对于具有较强公共、公益属性的领域,比如应急保障、环境、生态监测、生态保护等领域,需要新基建为其提供支撑,这部分新基建应以政府主导来建设和运营,资金可能更多来自于财政资金或者是配套的政策性金融。然而,新基建还包括很多商业化比较强的领域,例如5G建设和应用,大数据中心或超算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以及交通、能源、城市公共事业等与行业融合的新基建领域,这些建设和运营需要长期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单纯靠政府难以持续支撑,需要社会资本的介入。在投资运营方面,需要从制度层面界定政府和企业的边界,进一步明确经营方式、参与主体的权益保护、投资回报等具体内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政府部门与具备相应能力的市场主体合作,才是新基建投融资效率最高的路径选择。为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可采用使用者付费的方式获得正当回报,比如,可以进一步优化金融工具配套政策,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保障新基建的可持续发展。
在创新投资运营模式的同时,为保证新基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活力之间的平衡,以及发展与规制的关系,无论采取何种运营模式,都应以有效的政府监管为前提,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
三、改革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推进新基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根据工信部赛迪智库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新基建“七大领域到2025年,直接投资规模约10.77万亿元,将带动投资17.07万亿元。从整体投资规模看,新基建投资规模虽小,但年均增速可达55.10%。5G、特高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AI以及充电桩等新基建,今年的投资规模约8000亿元至9000亿元,占整个基建20万亿左右投资规模的比例只有5%,但新基建带动的一些新兴产业增长潜力较大。其中,5G今年投资约3000亿元至4000亿元,特高压投资约3000亿元,数据中心未来几年投资增长可达到30%左右。为适度超前部署新基建,以及保障新基建可持续运营,需要新基建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即基础设施金融供给侧改革。
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聚焦于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新基建,开辟公募融资新模式,此次发展重点包括:(1)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2)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等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大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REITs的发布,在快速推进新基建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一方面,立足当前,盘活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可帮助地方政府实现再融资,促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新基建更快更好投资;另一方面,放眼长远,为基础资产投资人提供全新退出渠道,形成新的社会融资方式,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公募REITs的基础资产需具备较高收益率,以较好匹配投资人的权益投资风险溢价要求;须具备长期、稳定的现金流;需满足市场化运作,且权益无瑕疵、可转移和法律隔离。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基建,涉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满足公募REITs的原则,也需要借助REITs不断融资进行自建或收购以实现快速扩张。基础设施REITs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将为”新基建“的大规模建设和持续运营提供了一个新的资金来源。基础设施REITs是国际通行的配置资产,具有流动性较高、收益相对稳定、安全性较强等特点,对于新基建建设和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裴瑞敏,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