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锋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工业方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美国自2017年以来在高科技等领域对我国实行力度不断升级的封锁遏制,美国制裁中兴、打压华为,核心目的是打压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比如,2019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2413亿美元);在中央处理器(CPU)架构中,英特尔的X86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我国的龙芯CPU很难撼动英特尔的垄断地位;全球市场调研机构Net Market Share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中,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占有86.69%的市场份额,苹果MacOS系统占有9.68%的市场份额,我国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缓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
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问题。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习惯于跟踪追赶,以我为主发起的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十分匮乏,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极少。科技、产业点的突破并不代表市场竞争力,我国从"10到N"的应用创新多、"1到10"的产业化自主技术少、"0到1"的原始创新极少,头重脚轻必然会依赖别人、受制于人。同时,科技创新传统举国体制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完全由政府调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再适宜完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科研活动。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要靠改革,要加快转变政府的科技管理职能,为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键。看似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实则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取得突破的先进计算、先进存储、开发平台等战略性产业领域,我国未能像日本、韩国那样形成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模式。2013年,国家启动新材料科技重大专项,但是对技术路线达不成一致,一拖再拖,以致进度迟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未来,要重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健全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机制,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彻底破解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加快补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科技"缺口"。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当前,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边界模糊,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同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科研范式,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界限模糊、快速转换。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未来,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推动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推动我国的科技实力实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二)
当前,要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抓紧推进能够快速突破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利于提前部署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兼顾目标实现与经济效益、兼顾技术链与价值链,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推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好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研究成立关键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围绕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金融结合、军民融合创新、开放创新等方面形成整合各方的合力,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要优化产学研协同、军民协同,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系统整合资金、技术、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构建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安排,把制度优势、国内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协同攻关的新格局。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与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相结合。超大规模市场是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根本动力,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场景、更低的创新成本和更高的创新收益。关键核心技术最难的是找到市场,最大的政策支持就是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者提供市场。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国内企事业单位先锋作用,建立强制性采购措施,率先使用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搭建落地载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复杂工程,可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设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试验区,努力创出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赋予试验区更大自主性,鼓励先行先试,强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要素激励,探索建立市场评价产品、用户评价技术、整机评价部件、下游评价上游的考核机制,补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研生态等短板。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坚持开放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仅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之外,还需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可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特区,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人才高地,为海外高端人才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特区契合国际科技合作大趋势,是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重大实践,有利于我国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要在海外人才特区探索实施针对海外高端人才的特殊管理制度,海外高端人才可从境外直接进入海外人才特区;海外高端人才如果由"海外人才特区"进入内地其他区域,则需要按国家制度办理相关入境手续。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要探索后补助、以奖代补等多元化项目支持方式,优化政府购买、预约采购、保险补贴支持方式。鼓励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对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优惠。要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可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对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适用最高15%的个税优惠政策。
【本文作者:李锋,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