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是中华大地上一条古老而又文明的大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四渎",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起源于豫鄂交界的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五省,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中,淮河流域人口密度最高,全国五分之一的粮食产于此地,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淮河流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洼地,需在国家"双循环"新格局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千里淮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洼地
淮河与秦岭构建我国南北分界线,是国家重要交通走廊。淮河曾经滋润良田、农产富庶,"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流传至今。但自十二世纪黄河南迁、夺淮入海之后,"黄河出堤头,淮水四处流",旱涝灾害日趋频繁,淮河一度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与水为邻,闻"汛"而动,千百年来,淮河儿女在旱涝更迭中探索出一条治水兴水的发展之路。由于曾经"黄河夺淮"导致淮河下游淤塞,千里淮河落差仅为200米,上游缺乏大型防洪水库,拦蓄和蓄水能力不足,中游地势平缓,行洪滞缓,下游受到黄河借道出海影响,出路不畅。导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尤其是安徽段地势较高,导致沿淮湖泊、洼地容易成为洪水滞蓄成灾,使得淮河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位于淮河上游与中游分界处的王家坝闸为"千里淮河第一闸",该闸自1953年建成以来,共完成16次开闸泄洪,成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与蒙洼蓄洪区一起为消减淮河洪峰,确保京九、京沪交通大动脉、淮河堤坝以及沿淮城市立下汗马功劳。
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荟萃,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淮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大,市场潜力大,是传统农业基地,拥有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淮河自古至今水灾不断,水资源利用仅仅停留在灌溉、航运,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淮河沿岸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率低,基础设施薄弱,互联互通落后;除江苏扬州、泰州、徐州、淮安、盐城外,淮河流域其余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阜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6.34%;除江苏所辖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扬州、泰州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各地市在42%-59%之间,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淮河流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洼地。2018年10月,国务院颁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将淮河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淮河实现由整治到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思路转变。
新时代淮河迎来发展新机遇
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黄泛区,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淮河也是我国第一条系统治理的河流,经过多年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淮河治理取得不错成绩,但治理思路仍然停留在将淮河作为一种蓄洪、排洪通道,而未通过谋划淮河两岸发展,打造成为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需在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谋划一条以河道治理为基础,生态保护为屏障,经济发展为根本,防洪防灾、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相辅相成的生命之河。
(一)以河道治理为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将淮河打造成为民生之河。由于淮河特有的地理结构,河道治理是解决淮河水患的主要路径之一,需"深挖道,高固堤",按照百年一遇标准,对河道清淤加深,加固河堤。加快支流防洪水库建设,对现有危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淮河下游以疏通出海通道为主,提高汛期的防洪能力,减少对滞洪区、蓄洪区的影响。加强淮河生态保护建设,发挥淮河灌溉、饮用水源等水资源保障作用。据估算,淮河流域年降水量达到380亿吨,依托"引江济淮"等水利工程,为淮河沿岸提供丰富灌溉和饮用水资源,向淮北、宿州、阜阳等缺水地区适当调水,解决沿淮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
(二)打通直接入海通道,将淮河打造成出海黄金水道。由于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导致淮河入海口淤塞,只有少量淮河河水途经江苏滨海市入海,让可直接入海的淮河改由洪泽湖、高邮湖入长江。通过在淮河新建或扩建船闸,分段蓄水,将滨海-淮安段航道升级改造为一级航道,提升水道通航能力;疏通支流河流,拓展淮河水运网络。通过提升河道等级、运载能力,打造独立出海通道,新建或扩建沿线码头、港口、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发挥淮河通江达海功能,降低沿岸企业运输成本,加强淮河对沿线城市的辐射作用,将淮河打造成为我国第三条黄金水道。
(三)加快淮河流域集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于一体的多层次综合运输体系构建,打造成覆盖全流域的综合交通走廊。着力与国家主干交通网络相连通、流域内各城市之间交通无缝对接,系统谋划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内河航道比较优势,联通江苏出海通道,提升沿岸港口及配套设施质量,将蚌埠等港口打造成可直接出口的二类口岸国际港。积极谋划沿淮铁路,形成与京广、京沪、京九相联通的我国横向铁路,打通淮河上中下游交通通道,形成"新的陇海线"。整合区域内空港资源,通过总体规划将当前各自独立的交通运输网络连通起来,
(四)打造淮河干流淮安、蚌淮、信阳三大中心城市,通过中心城市带动淮河总体发展。淮河流域缺乏大城市带动,目前淮安、蚌淮、信阳是淮河干流中相对较大城市。《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淮安、蚌淮、信阳三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增强淮河沿线淮安、蚌淮、信阳三个中心城市在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带头作用,促使淮河流域联动发展,提升整体实力。
【本文作者:黄敦平,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在站博士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