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8月20日电(实习记者 虎靖杰)8月18日,由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宏网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东北与东北亚经济趋势论坛”在辽宁大学召开。辽宁大学百余名教师与来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辽宁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王厚双教授出席论坛并主题发言。
辽宁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 王厚双
以下是王厚双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前沿是党中央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赋予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的重大历史使命。辽宁应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战略的眼光、不断创新的举措为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前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双循环”战略对中国对外开放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国内外局势更加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双循环”战略新部署意味着:一是在开放的世界里,“双循环”是一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加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双循环”不是互相平行的循环,而是互相交融、相互促进的循环,而国际循环要服务于国内循环。三是“双循环”既要能够巩固和发挥国内产业链的优势,还要能有效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的方向。因此,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对中国对外开放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是党中央赋予辽宁新时期的新使命
从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是党中央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审时度势,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其内涵极为深刻,其外延极为丰富:一是对外开放的“使命新”。这是因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第五次康德拉基耶夫大周期的萧条期的“谷底期”,全球经济的发展会面临严峻下行压力的挑战;当前全球正处于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交织期”,这将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深刻的冲击;全球各国正面临着突发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期”;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正处于深刻的“质变期”。上述的“四期叠加”将会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来新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通过“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昭示中国要选择大开放“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行的坚定决心。二是对外开放的“热点新”。在上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却正方兴未艾。这为中国“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东北亚地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热点”、新前沿。三是对外开放的“方向新”。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进入制度性开放的关键时期。而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正是这种制度性开放的集中体现。四是对外开放的“内容新”。目前以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为核心的制度性、规则性开放是当今世界开放的重心和制高点,而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正是对开放“新内容”进行压力和风险测试的需要。五是对外开放的“指向新”。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期、攻坚期,所面临的问题、矛盾异常错综复杂。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将会形成更强有力的“开放推动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包括辽宁在内东北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进而推动全国的深化改革。
三、辽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路径创新思考
一是辽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要与履行党中央赋予辽宁的新使命、全面弥补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四个短板”密切地结合起来,要抓住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以大开放推进辽宁的全面振兴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的对接: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产业战略的对接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产业战略对接的政策配套;深化面向中东欧国家深化“17+1”经贸合作。三是要以深耕日韩为重点,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构筑中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大门户;四是要高标准地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2.0版,以建设辽宁自由贸易港为方向,突出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快速稳妥地进行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的风险测试和压力测试,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供经验、提供方案、提供突破口和抓手。五是要通过“离岸贸易”创新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重大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等战略举措;六是要充分发挥辽宁沿边沿海的优势,积极打造辽东湾,全面升级辽宁沿海经济带,形成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依托。七是要把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放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空前突出的地位,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