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镜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要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循环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谢海燕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告别悲剧 环境治理提质加速
中宏网记者:您怎么看待《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以及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谢海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对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的延续、细化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意见》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总体要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致的,更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指导意见》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根本上来说,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是为了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虽然新冠肺炎成因尚未明确,但主流观点认为是滥食野生动物导致了新冠肺炎传播。《意见》提出的“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逐步转变落后的生活风俗习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每一个公民都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偏好,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更深层次来讲,寻求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防止过度开发造成对其他生物生存空间的挤压和侵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之道。
为生态治理提供根本遵循
中宏网记者:您怎么解读这项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新突破、新探索及其特殊贡献?
谢海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关要求,并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构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总体框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正式提出来。《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了上述有关要求,并且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构建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以往的文件要求中,生态文明体制、制度、治理体系几个概念交叉使用,未明确进行区分,但这几个概念各有侧重点,《指导意见》以党委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为对象,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政策、组织保障措施,更加突出了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意见》突出了各级党委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再次重申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彰显和发挥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特殊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坚持科学治污,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