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并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又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复制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并不成功,甚至适得其反。这充分证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富有效率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
与西方资产阶级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不同,中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等,这是人类历史上重大政治制度创新。
正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当时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障碍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巨变的根本原因,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既保证有广泛民主参与,又有高效决策,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西方国家存在的人走政息、决策短视、党派相互攻击甚至拆台等现象存在明显反差。特别是在应对风险挑战甚至危机方面,这一制度具有明显优势。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核心力量。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勇向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优越性
在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创造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观点。这一体制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又冲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所有制教条,走出了公有制和私有制水火不相容的思想樊篱,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
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的长项,又避免了“市场失灵”和市场经济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问题。既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贯彻国家意志,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又充分发挥和调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土地、能源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中国有力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事实证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完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并用,与西方经济体单一的“看不见的手”相比,更为有效。
各方面体制机制具有优越性
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前提下,我们党大力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党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搞“福利社会”,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又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庸俗社会主义学者三位一体的要素分配理论存在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西方国家发展观具有本质区别。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是适应的,它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激励功能,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在宏观调控方面,不同于西方经济学主要强调熨平波动的宏观调控理论,我国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既追求合理速度又注重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既重视需求调控,又重视供给调控,明确提出要在坚持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在具体调控手段上,创新性提出实行区间调控,加强定向调控,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预见性。
在对外开放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殖民掠夺、侵略战争等不同,中国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把构建和平稳定、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推进、取得成功的必要外部条件,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以此作为我们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向合理、公平方向发展的理性选择。这种开放发展理念得到世界普遍认同。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先任务,通过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制度机制创新。这是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此外,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也有许多重大体制机制创新。
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体系,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仍处在形成和完善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王昌林,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