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热点聚焦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热点聚焦 >
  • 正文

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稳定价格预期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杨宜勇

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原所长
2025-06-24 16:36:17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6月24日电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4%。

  近日,中宏观察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杨宜勇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消费场景逐步恢复,消费信心有所提振

  中宏网记者:您如何看待5月CPI、PPI环比下降?什么原因导致下降?

  杨宜勇:CPI与PPI的同步回落,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下的短期表现。

  CPI环比下降原因:多重因素叠加,需求恢复尚需时日。

  一是食品价格的季节性“降温”:5月,随着天气转暖,这种季节性的供应高峰直接导致了鲜菜价格环比大幅下降5.9%。与此同时,食品烟酒类作为CPI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价格的集体回调无疑对整体CPI构成了显著的下行压力。

  二是能源价格的“外溢”效应:能源价格的走低不仅直接拉低了交通燃料等商品价格,更通过成本传导机制影响了与能源相关的众多消费品价格。据测算,能源价格环比下降1.7%,对CPI环比总降幅的贡献度接近七成,成为推动CPI回落的“主力军”。

  三是消费需求恢复的“渐进式”特征:尽管社会各界普遍感受到消费市场正在回暖,消费场景逐步恢复,消费信心有所提振,但整体来看,这种恢复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温和、渐进的过程中。

  PPI环比下降原因:输入性压力与国内阶段性调整并存。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的“传导”: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行,迅速传导至国内相关产业链。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下降5.6%,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价格下降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也下降了1.2%。

  二是国内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性”回落:国内市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阶段性、周期性的价格调整。煤炭行业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南方部分地区5月出现的高温多雨天气,对部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了一定干扰,加之钢材、水泥等建材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均环比下降1.0%。

  三是市场需求不足的“深层隐忧”: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尽管经济在持续复苏,但整体市场需求距离疫情前的高位水平仍有差距。这不仅是价格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供需匹配、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挑战。

  中宏网记者:5月CPI、PPI走势有哪些积极方面?未来走势如何?

  杨宜勇:尽管环比数据有所回落,但透过现象看本质,5月的数据中也蕴含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信号。

  积极方面:核心稳健,局部向好。一是核心CPI温和修复,显示内需韧性: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反映居民日常消费的核心商品和服务价格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消费需求正在经历结构性改善,内需基础依然具有相当的韧性。

  二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稳定或上涨,民生关联领域承压较轻: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中,并非所有行业都呈现下行趋势。农副产品类购进价格持平,显示出初级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在PPI生活资料价格方面,整体保持稳定,食品价格微降0.1%,但衣着价格上涨0.2%,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上涨0.1%。这表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分工业行业,其价格并未受到整体下行压力的显著冲击,甚至出现了微幅上涨,这有助于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未来走势:低位震荡与降幅收窄并存。一是CPI:短期低位震荡,中期温和修复可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CPI可能仍将维持低位震荡的格局。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发力,对CPI形成一定托底作用。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如地缘政治风险、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仍可能对国内输入性通胀或通缩预期产生影响。CPI同比增速可能会在小范围内波动,难以出现快速攀升。

  二是PPI:降幅有望逐步收窄,但完全转正尚需时日。从近期看,国家正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新质生产力(如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的成长壮大,部分领域供需关系有所改善,这些积极因素有利于PPI的企稳甚至回升。然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重构等),仍将对PPI走势产生制约。

稳定市场预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中宏网记者:大力提振CPI、PPI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杨宜勇:面对当前CPI、PPI的运行态势,需要采取更加精准、有力且协调的政策组合,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稳定价格预期。

  一是扩大内需市场,夯实经济基本盘。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一方面,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这是消费增长的基石。另一方面,要大力优化消费环境,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提升CPI水平,使其更好地反映经济复苏的成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投资与消费联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效应,对提振PPI亦有积极作用,因为它直接增加了对原材料、设备的需求。

  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提升经济附加值。要加大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和投入力度。这些领域往往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壮大不仅能创造新的就业和收入,更能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从而对PPI形成正向拉动。

  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缓解部分行业的过剩压力,也有利于PPI的企稳。

  三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营造稳定预期。货币政策稳健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精准滴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经营压力,激发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避免价格过度波动。

  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精准有效刺激需求,把钱花在刀刃上,真正发挥撬动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作用,从而推动CPI和PPI的回升。

  四是稳定市场预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政府应及时、准确、透明地向市场传递宏观经济政策意图、目标和方向,通过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可以有效稳定市场信心,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不明而采取过于保守的投资和消费行为,从而影响市场价格的稳定和经济复苏进程。

  强化对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动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格大起大落。同时,要依法严厉打击价格垄断、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