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王镜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李强总理在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4次提到‘乡村振兴’。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暨南大学教授林学军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强调,虽说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且实施了五年多,但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依然成为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历经五年多推动、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依然是必要的。”广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蔡旺告诉记者,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共同富裕的薄弱点主要在农村,只有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高效,农村的富裕才成为可能,共同富裕才可能更好地实现。这是一盘棋,乡村振兴能够带动农村多方面齐发展,补足农村共同富裕的短板,打好共同富裕的基础。
“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只有改善农业的弱质性,提高农业产成率,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蔡旺强调,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利器。要通过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真正振兴,才能彻底实现城乡富裕程度一致。
“乡村振兴为农村带来优质产业,催生新的文化,集聚大批优秀人才,修整保护好绿色生态,锤炼出过硬的各类组织,”在蔡旺看来,乡村振兴也是焕发农村活力的催化剂,为焕发农村活力提供了良好的催化剂,帮助农村走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困境。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林学军强调,乡村振兴可以有力发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稳定器作用。他指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乡村内部发展不充分,这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尤其是城乡均衡发展,更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牵引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带来乡村多方面的变化,帮助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使乡村逐步趋同于城镇,最终实现城乡无差异化的均衡发展。
“乡村的资源配置在要素、效率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城镇。趋利性决定了资本流向高回报产业,乡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先进设备下乡困难,物资资料在乡村匹配结构不科学,这些都导致乡村资源配置存在严重问题。”林学军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是乡村资源配置的重要调配器。乡村振兴有助于优化乡村资源配置要素,提高乡村资源配置效率。
乡村振兴根深才能叶茂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蔡旺指出,比如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可支配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发展资金短缺、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振兴。
蔡旺告诉记者,农业生产方式比较传统,农业生产的有机化、生态化、绿色化、特色化、融合化、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等水平较低,导致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这与人民群众亟需的高质量农产品存在较大差距。但农业是根本,农业发展质量不高,根基不稳,严重影响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致富,影响了乡村振兴。”蔡旺指出,“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源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老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不够、保障能力较弱、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以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生产性基础设施完善度不高、服务性基础设施健全度较低、社区性基础设施保障度较弱、流通性基础设施匹配度较差等方面。”
“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受天灾人祸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并未给农民带来较好的收入;农民农闲时外出务工不是固定性、稳定性工作,收入并不高;农产品销路不畅,销售价格不理想,未能给农民带来较好的收入;对农民的财政转移支付金额有限,对农民收入增加作用不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林学军看来,以上这些几乎是农民收入的全部来源,但这些收入全部累加,总额并不多,有些还需扣除社保、公积金、个税等,可支配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农民可支配收入低,生活不富裕,生产经营投资减少,循环往复,影响了乡村振兴。”林学军强调,农民可支配收入低,除去必要的家庭生活支出、小孩教育、医疗费用后,能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的资金少之又少。同时,农民无可抵押资产,贷款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导致农民发展资金极为短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农民在扩大农业生产、经营小生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难以实现,这影响了乡村振兴。
蔡旺结合自己近期调研指出,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一是外出务工流失。当前农村劳动力大转移,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以儿童、妇女、老人为主,导致农村土地荒芜、鲜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二是乡村干部严重缺乏。优秀的乡村干部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是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但由于发展空间、收益、环境、人文等原因,能留下来的乡村干部少之又少。三是乡贤能人返乡少。乡贤能人在外地闯出了一片天,创造了较多财富,但这些乡贤能人因各种原因,返乡创业或者扶持农民发展的寥寥无几。面对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三农”发展变得更为艰难,这影响了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鼓励农民扎根农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单产和品质,持续抓好农业高质量生产。”蔡旺强调,要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继而从农业中获得较高收入,以改变农村凋敝、农民贫困、农业弱质的现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要加强农村路网支线建设,硬化路面,绿化道路,亮化照明,缩短农民回家时程。有序完善农村高质量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蔡旺指出,要做好农业灌溉工程,完善水利设施,为农业提供更优质水源,解决干旱问题。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农村生活宜居生活环境,争取为农民提供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电路接入每家每户,村里道路干净整洁卫生,天然气安装入户,网络信号覆盖农村,邮件安全送到各户。
“真正实现乡村生活与城镇生活无差异化。有了这些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返乡,安居乐业,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蔡旺认为,要积极创造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引流,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各级组织应帮助农村劳动力于非农时期在城镇的第二、三产业就业,或者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在异地第一、二、三产业务工,以获得更高可支配收入。外出务工人员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加之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再返乡创业,反哺自身乡村建设,带动更多农民发家致富。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资金较为短缺、农民生活相对不富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现状,林学军强调,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为“三农”高质量造血。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农民扩大农业生产,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变输血为造血,为“三农”发展提供更高效的资金支持,并形成螺旋式发展态势,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
“面对农村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除了坚决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外,应鼓励更多农民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更应定期或不定期加大培训力度,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林学军告诉记者,“要为更多农民培训第一、二、三产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帮助农民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高收入,持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更多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的人才留在农村,为农村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