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王镜榕)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日前,中宏观察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瑾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观察员 张瑾
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
中宏网记者:习近平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您对此人才战略时间表如何解读?
张瑾: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这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绘就了蓝图,对我国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战略布局、体制机制改革、理念方向和实践要求等做出了新诠释和新指示,为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征程的人才建设发展方向、发展内涵、发展进程作出了深刻而丰富的布局谋篇。
2025年、2030年、2035年“三步走”的人才战略目标,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的重要部署。仔细品味其中的具体表述,“大幅增长”“明显提高”“显著提升”标注了每一阶段要实现的递进式目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战略科技”等关键词彰显了对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人才强国的战略规划是对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稳步推进,近15年我国发展的关键就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整合全球顶尖优秀人才,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中宏网记者:习近平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您对此如何解读以及有何建言?
张瑾: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做好人才工作关乎“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将有利于形成大兵团、规模化、高水平人才支撑体系,保障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开展,将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领跑国际科技前沿,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是对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中心城市的充分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要倍加珍惜这个极好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力争率先建成世界人才高地。
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同时整合全球的顶尖优秀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积极抢占人才制高点。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地打造能跟国际大型猎头机构匹敌的国家猎头航母,培育国有资产控股、民营企业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猎头旗舰企业,绘制全球人才地图。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选择在横琴等地,建立全球人才交易所、全球人才港、全球人才储备银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汇集全球优秀人才,建立人才、产业、金融、数据、科技、数字一体的创新服务大平台。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