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王镜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数字经济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依然发挥关键力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日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升温,"直播带货"等异常火热,助力网上零售加快发展。
据统计,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比1-4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3%,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1-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1-4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新产品快速增长。5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
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
日前,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教授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互联网+"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新生代富豪的同时,也给国内以及全球治理带来严峻冲击和挑战。您怎么看待互联网+给传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治理等带来的挑战?您认为有何应对之策?
姜奇平:“互联网+”给传统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仅从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角度看,是要突破关于姓社姓资的冷战思维。姓社姓资的争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受到挑战的主要是其冷战思维逻辑。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把所有权(产权)仅仅归结为拥有权,由谁拥有(公有或私有)决定一切。冷战思维的弱点在于,脱离使用权谈拥有权,可能把公有、私有都架空。其它问题都是从这个根上派生的。“互联网+”中出现的共享经济,对此提出了悖论性的挑战。例如,苹果与谷歌确定的劳动者与资本85%对15%的分成比例规则,已成为美国当前市场行情,既不能用姓社解释,也不能用姓资解释。恐怕要回到马克思的更高境界才能解释清楚。
如何应对?我个人认为,应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取向,进一步完善所有权理论,把它发展为拥有权与使用权结合的逻辑,以适应先进生产力实践中"使用而非拥有"的共享发展潮流。对应实践,要推动"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建立"所有权归国有、使用权开放"的生产资料管理新制度。具体说,要推进各类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等法人主体持有的生产资料共享。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畅通共享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国有生产资料数字化和生产资料使用权共享,国有企业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盘活空余云平台、开发工具、车间厂房等闲置资源,探索有偿开放给民营企业、个人使用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共享经济合作机制,发挥国有资源丰富与市场效率高的双重优势,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发挥国有资产效益。
其中改变在于,不仅可以问谁拥有,更要问谁使用。不仅让天下为公所有,而且让天下为公所用。这样做的实践指向,就是克服先富与共富的矛盾,实现二者统一。意识形态的挑战,要通过解开经济基础问题上的根本思想疙瘩来应对。别的问题都是由此派生的。
中宏网记者:您怎么看"互联网+"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新挑战及其应对之道?
姜奇平:“互联网+”给国家治理等带来的挑战,不在于办公自动化,不在电脑、鼠标、网线这些桌面上的小事,而在国家的命根上。要回到黄炎培思考的原问题的角度,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黄炎培说的周期率是指:一个国家,开始事情"简单"时还好办,以后越复杂,中心化科层治理的处理成本越高,终至难以承受,形成"复杂社会的崩溃"。治理挑战的核心,是国家崩溃不崩溃,而不是鼠标好使不好使。挑战的内容在于,在"政治-行政"二分关系中,治理越复杂,行政背离政治的倾向越严重,表现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治理官僚,只能靠运动,什么制度都不好使。这就是挑战。从行为上说,表现为科层制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对病毒、谣言和社交所代表的扁平化、分布式的对象,往往找不好着力点。这就把挑战归结到科层制与扁平化这一对矛盾上。
如何应对?第一,从理论上说,要把私人物品上的范围经济,变为公共产品的范围经济,黄炎培提出的挑战,就可以迎刃而解。范围经济无非说的是,事物越复杂,(平均)成本不仅不升,反而下降。用口语说,就是智慧。要点是,在政府集中力量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方式解决矛盾。第二,从实践来看,海尔提出生态圈,是一种高明的治理策略,专门应对挑战来自扁平化、分布式的生态的治理,我把它概括为"生态力量办大事"。企业的治理经验可以不可以借鉴到国家治理中来呢?我认为,既然政府与企业都是科层制,二者在科层制向扁平化转型上,必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当然,这不意味着不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是把集中力量与生态力量结合起来,有统有分地办成大事。这是复杂性组织避免崩溃的通用策略。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