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6月18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晚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
本次峰会由中国和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南非、中非合作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共同发起,以视频方式举行。
习近平强调,面对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中非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双方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会议发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向国际社会发出中非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
日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玉渊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习近平主席强调,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并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您对战疫形势下推进中非“一带一路”合作有何建言?
周玉渊:第一,加强共建中非"一带一路",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受疫情、世界经济衰退、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影响,非洲国家经济正遭受重创。非洲国家面临的经济和民生危机可能比健康危机更加严重。作为较早从疫情中恢复的国家,中国加快复工复产,给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带来巨大的刺激作用,在推动国际对非经济合作上正在发挥主要作用。为此,中国应积极执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优先落实对非洲经济稳定和恢复有直接和较大影响的举措。例如,在贸易援助和便利化、投融资合作、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税收征管能力上的合作举措。通过经贸务实合作为非洲国家抗疫提供支持。
第二,积极参与三方合作和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对非合作的开放性。三方合作和国际合作有助于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构建中国开放的国际合作格局,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国际对非合作环境。当前团结抗疫以及灾后重建加大了对三方合作和国际合作的需求。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组织的协调下,国际社会在对非抗疫援助、债务救助和融资支持上正在开展合作。但当前的合作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强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巴黎俱乐部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协调合作。另一方面,以抗疫为契机,加强与日本、欧洲国家等在非洲的合作,努力创造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对非合作环境。
第三,重视民营经济和中非中小企业合作,提升中非合作的包容性。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解决非洲国家就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也是中国在非社会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在非洲的民间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应该提高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合作在中非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增强中非合作的包容性,巩固中非关系的基础。
第四,加强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支持非洲国家自主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大多把工业化、经济特区、产业园区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很多非洲国家也正把以数字经济、智慧城市、5G等新业态为核心的技术革命视为非洲国家实现"蛙跳"的重要跳板。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充分认识非洲国家发展理念的变化,巩固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合作优势,确立在新业态上的新合作优势,不断提升中国在非洲经济领域和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五,挖掘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相比于其他地区和国家,中非"一带一路"合作总体进展较为顺利。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贸易、政策对接等重要领域,中非合作都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应对"债务陷阱论"、"不可持续论"、"中国威胁论"等"一带一路"面临的重大问题上,中非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式也值得研究和学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