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王镜榕)“2019年12月23日,我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迎来首次审议,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加快推进。”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罗来军,近日就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与实施等热点议题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未来有望形成“1+N+1”的规划政策和法律体系。
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
中宏网记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也是十四五筹备之年,您对长江经济带的既往规划执行与建设成效怎么看?
罗来军: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突出规划先导作用,形成了“1+N”的规划政策体系。“1”是一个总规划,即《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成为当前和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这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N”就是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制定的一系列专项规划、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
中央有关部委以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积极推进关于长江经济带相关规划的建设实施,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推动区域协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修护持续改善。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着力加以解决,同步研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巩固专项行动成果。截至2019年年底,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以及尾矿库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已彻底整改,两岸造林绿化1318万亩,基本建成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
经济指标稳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超过四成,经济中高速增长、总量稳步提升,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创造45.2%的国内生产总值和43.7%的进出口总额,经济增速优势明显,比如2019年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约1个百分点,在中国经济巨轮中具有“压舱石”的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向好。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步伐加快,安徽、四川、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湖北、湖南、四川创新型省份加快创建,合芜蚌、重庆和浙东南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顺利,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四川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近日获批。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第三产业撑起长江经济带“半壁江山”,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此外,国家正推进沿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380多家,长江沿线占45%左右。
开发开放程度不断深化。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共进,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辐射京津冀,勾连广袤内陆和辽阔海洋。在重大发展战略勾勒的宏大蓝图中,长江经济带正以开放创新的新姿态,支撑起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目前,全国已挂牌的18个自贸区中,有7个位于长江经济带,串联起7大自贸区,长江经济带正加速形成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成效显著。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河。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大力推动与区域外交通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的优势和效益开始显现。
把握新一轮开放机遇促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记者:在“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转化之年,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和热点问题有何分析与前瞻?
罗来军:在“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转换之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也面临着规划设计与执行实施两个方面的沿承、衔接与提升问题,一方面要编制“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相关部委和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发展规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息息相关。在两个五年发展阶段转换的时间节点来审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要衔接与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过去和未来5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是重点和难点。3月24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指出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动长江大保护向纵深发展。长江大保护在未来5年将在过去5年的基础之上向纵深发展,继续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推进长江禁捕、岸线清理整治、两岸造林绿化等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从速部署研究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尽快编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规划、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申报建设国家公园等方面将是值得关注的重大动向和亮点。
产业布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科学论证和编制主体功能区划,化解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产业同构等问题,按照发展规律确定推进思路,对长江经济带主体功能区划做进一步科学界定,比如可划分为:生态建设区、生态与开发协调发展区、一般开发区、高度开发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布局产业,以及确定针对性的差异化考核标准。在未来5年,将更加重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在适合经济高度开发的区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深度、完整、高端的产业链条,以及完善、系统、先进的体系配套。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将以高端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和基础。
对外开放。在未来5年,将进一步加大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上,将以探索建立沿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集群、加强沿江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高整个带内的开放水平为主要突破方式,增强对外开放能力,加大国际合作深度。在广度上,推进与实施东南西北全方向的长江经济带开放体系,在长江经济带的北向,将与西北丝绸之路基础之上的“一带一路”开放加强对接与合作;在东向,将与海上丝绸之路基础之上的“一带一路”开放加强对接与合作;在西南方向,将与西南丝绸之路基础之上的“一带一路”南向开放加强对接与合作,并与我国的沿边开放加强合作与对接。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长江经济带有诸多发展优势,其中交通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是多种重要交通干线的交汇之地,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在过去,一直致力于长江经济带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在未来5年,这依然是重要的工作事项。未来的重点方向包括:一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轴,加快推进“铁水公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二是加大整改和疏通长江通航“肠梗阻”力度;三是加强国际机场航空港建设;四是改进和提升各种交通方式的对接,提升便利化程度,降低交通转换成本。
一体化管理机制。在过去,我国一直致力于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这是因为,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情况非常复杂,管理协调难度巨大,容易出现“九龙治水”困局。在国家层面成立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长江经济带11省市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一体化的、一盘棋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仍是未来长江经济带治理的重要使命。未来将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体制机制层面,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规划体制、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二是发展部署方面,生态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城市群发展、开发开放等方面,需要更为科学的论证、决策、部署和实施。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